高校本是人們心中圣潔的象牙塔,無論外界怎樣紛紛擾擾,高校都應該是一片充盈著書卷氣的世外桃源。然而,近來高校腐敗事件頻發:中國人民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蔡榮生、四川大學副校長安小予、浙江大學副校長褚健、四川理工學院院長曾黃麟等多名高校高官先后被查,這些高校腐敗和作風不正案嚴重影響了高校在人們心中的形象,也引發了人們對高校腐敗的反思。這幾個高校腐敗案僅是個案還是高校腐敗的冰山一角? 高校這塊“凈土”緣何頻繁為腐敗所沾染?怎樣構建高校反腐體系?就這些問題,光明網記者采訪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中央紀委監察部特邀監察員任建明。
?
隱蔽性致高校腐敗難以及時發現和查處
?
中國人民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蔡榮生、四川大學副校長安小予落馬后,浙江大學副校長褚健等名校負責人相繼落馬,這幾個案例反映出來的問題并不是個案,其實高校腐敗問題一直存在。這些年陸續有高校被查出有腐敗問題,有些地方的高校如陜西、湖北等,查出的問題都是比較集中的,查出來的腐敗問題往往涉及若干所學校。這些腐敗問題大致可分為兩類:
一類是過去查出來的案件比較多的集中在基建、采購和財務領域。基建是當前高校職務犯罪中的重災區,隨著高校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高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對高校硬件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少高校每年都有較大的基建項目實施。采購是高校領導腐敗的又一個“溫床”,各高校每年都會有大量的物資采購活動,包括采購大量教學書籍、大型儀器設備、圖書資料、基建維修材料等。個別當事人在大宗物資采購過程中,利用職權收受回扣,為個人謀取不正當利益。
另一類是具有教育行業特點的,如招生、文憑、論文、科研項目管理等,其中很多屬于學術腐敗。這一類高校腐敗問題的類型比較多,涉及的人員也比較廣泛,有高校的行政干部,校長、處長、院系主任等,也有教師。由于這方面的違法違紀行為帶有較強的交易隱蔽性,難以及時發現和查處,是高校腐敗治理的一大難點。
?
高校基建腐敗與高校擴招高度相關
?
高校因基建所滋生的腐敗,大多是伴隨我國高校擴招同步發展的。這些年隨著高校的擴招,許多大學新建新校區,甚至有些地方由政府主導,建新的大學城。大學城里會有若干高校進駐,這樣一來必然涉及大量基建工程。基建領域的腐敗是圍繞基建項目而產生的腐敗,所以高校基建腐敗與高校擴招一定是高度相關的
高校的腐敗與制度和人本身都有關系。制度預防腐敗的理論指出一個腐敗的發生,要同時具備人腐敗的動機和制度上腐敗的機會這兩方面的條件。在高校腐敗中人腐敗的動機是指高校的相關人員因為有腐敗的“機會”,他們利用這些“機會”,致使腐敗發生。我們都知道一些基本的制度,如采購制度、工程招投標制度等,這些基本的制度其初衷是用來防止一些領域的腐敗。顯然高校腐敗的發生說明這些人在規避制度,或者說只是在制度的表面上行使制度,而事實上都有一定程度的暗箱操作,人為地導致腐敗的交易。基建中的資金、制度漏洞是腐敗機會。高校中存在大量基建工程,這些基建工程有密集的大額資金,加之基建管理相關制度有漏洞,有空子可鉆,這些腐敗機會為高校腐敗問題的形成與發展留出了“空間”。
在人們的思想認識當中,高校是神圣的知識殿堂,同社會上其他地方比起來要干凈得多,而在高校中的工作人員更是德行兼備的高素質、高修養人才,這種思想還是相當普遍地存在,因此缺乏對高校腐敗問題的警惕性。我們不能認為在大學工作的都是一些受過很好訓練的人,有很好的教育背景的人,他們就不會有腐敗,顯然這個邏輯是不成立的,如果按照這個邏輯,領導干部都是黨員,是黨員干部的精英,那他們就更不應該腐敗。
?
教育部門應加強監管 避免過度審批
?
轉變傳統觀念,加大懲治力度。這些年我們在懲治腐敗工作部署方面其實忽視了教育系統,當然這與人們的傳統認識有關,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教育領域是一片凈土,這樣的地方腐敗不多或者說不會產生腐敗,因此長期以來我國的反腐工作對教育領域的腐敗重視不夠,查的一些案件也都是基建工程、物資采購、財務方面的小金庫等,并沒有意識到教育領域腐敗的嚴重性及其危害,所以應加大對高校腐敗的懲治力度,真正做到中央提出的“有腐必懲治,有貪必肅”,要說到做到。
重視治本,深入系統改革教育體制。從已經查出的案件所暴露出來的情況來看,高校腐敗普遍存在,情況比較嚴重。在這種情況下治標是第一步,另外要治本。我國的教育系統亟需進行系統的改革,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對教育系統包括高校改革已經有明確的精神,包括要下放辦法自主權、更多地依靠市場來辦大學,建立和完善學校內部治理結構等,這些要盡快落實,系統地改革我們的教育體制。
重視監管,下放教育權限。整個教育系統的改革,包括教育行政部門轉變職能后的主要責任應是監管而不是過度的審批,應把權限下放到教育機構。如人大自主招生出現問題,這與監管缺失有很大關系,因為過去教育行政部門只重視行政審批,不重視監管。今后擴大自主招生權是大勢所趨,不能因為人大有腐敗問題就重新收回自主招生權,由行政部門來決定,這個方向是不對的。再如前幾天報道地復旦大學院士可能存在嚴重的學術造假問題,顯然這個問題由來已久,他評院士都已經十年了,應該說早就有人知道。但時至今日有關方面還在推諉,這是對教育系統公信力的嚴重破壞。在國外出現學術誠信問題,學校內部就可以解決,而我們則是選擇掩蓋,因為我們的學術權處于從屬地位,出了問題要不要查都是行政說了算,而學術委員會根本就沒有監督學術紀律的權利。
?
加快高校的紀檢監察隊伍職業化、專業化建設步伐
?
高校的紀檢監察隊伍與黨政機關的紀檢監察隊伍相比更弱。盡管黨政機關的紀檢監察隊伍也并不是十分理想,離治理腐敗、擔負起黨風廉政建設這個任務尚存差距,但高校的紀檢監察隊伍與其相比差距就更大了。
應加快高校的紀檢監察隊伍職業化、專業化建設步伐。改變現行的高校紀檢監察體制,使其獲得獨立性,并具備一定規模。現在高校的紀檢監察機構主要由大學主管的內設紀檢監察機構,通常只有幾個人組成,而且流動性強,業余化很大,這樣的人員構成顯然不能勝任治理高校腐敗的工作。未來或可不需要高校內設的紀檢監察機構,考慮教育機構內部的紀檢監察隊伍垂直化、聯合若干所高校成立跨校組成的紀檢監察機構,從而增加監察機構人員數量,明確人員分工,保證人員穩定。與此同時,要加強反腐的專業培訓,培養專業化隊伍,使反腐隊伍在專業化建設上有大的改觀,以便能更好地勝任高校反腐工作的需要。
?
(光明網記者 康慧珍采訪)
往期回顧
欄目簡介
1961年,鄧拓在《北京晚報》的《燕山夜話》專欄陸續發表雜文,這些雜文敢于正視現實,大膽評論各種不正之風, 并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于一爐,發人深省。光明網現推出《新燕山夜話》專欄,承繼《燕山夜話》的品格和精神,聚焦當前社會發展、社會主義核心體系建設中的熱門話題,邀請各領域、各行業的中青年知識分子,以有聲評論的方式進行深入解讀。
如果您對當今社會發展中的熱點問題有深入的思考和獨特的見解,或者在生活、工作中積累了一定的智慧和經驗,并 愿意與網友分享,歡迎將您的個人簡介及聯系方式發送至郵箱xysyh@gmw.cn,我們將及時回復您的來信。
欄目策劃:光明網理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