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意識形態、經濟增長趨勢、決策公開、新型智庫、“一帶一路”、人民幣國際化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張濤甫:意識形態問題的處理,既不能用力過猛,也不可掉以輕心】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西藏大學特聘教授張濤甫表示,當前中國正處在社會矛盾凸顯期、社會危機多發期,也是意識形態敏感期。如果在意識形態上橫生枝節,就會把社會矛盾升級為政治沖突,將社會危機激化為政治危機。處理當下意識形態問題,對執政黨的挑戰更大、更艱巨。意識形態問題的處理輕不得,重不得,既不能用力過猛,也不可掉以輕心,需要有大的政治智慧和傳播技巧。第一,優化主流意識形態的內在邏輯。第二,注重主流意識形態與社會意識形態的對接。第三,規范網絡空間的意識形態秩序。第四,遏制極端意識形態。第五,強化主流意識形態創新。
摘編自《人民論壇》
【權衡:中國趕超型經濟增長趨勢不會改變】
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所副所長、研究員權衡認為,從下半年乃至未來一段時間來看,新常態下中國經濟下行趨穩,經濟增長將從過去35年來高速增長甚至超高速度增長進一步走向中高速增長。尤其是經濟增長速度將與過去比較,必然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這里面既有隨著中國經濟不斷走向高收入階段以后出現的經濟增長收斂的規律和趨勢,也有隨著中國經濟不斷提升服務經濟比重后出現的結構性減速機制,即服務經濟占比到一定階段以后出現的勞動生產率下降(即“鮑莫爾成本病”現象)引起增速趨緩等趨勢。但是,從未來5-10年發展來看,中國經濟仍然將保持一個中高速增長的趕超趨勢。
這是由于:一是中國經濟仍然是一個后發經濟體,仍然具有強大的后發優勢和趕超優勢;二是目前人均收入水平仍然處在中等收入偏上一點的水平,三是中國經濟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開始的經濟起飛和趕超發展正處在關鍵階段,而這正是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實質所在,也正是為何全世界仍然看好中國經濟的秘密所在。
摘編自《文匯報》
【許耀桐:決策公開是政務公開中的重中之重】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許耀桐表示,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在論述“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時指出,要“推進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這里,把“決策公開”放在所有政務公開的最高端。新公共管理認為,政府只需掌舵,無需劃槳。因此,有行政學派主張,“管理就是決策”。由強調決策的重要性出發,可見做好決策公開,是政務公開中的重中之重。決策公開,首先是決策項目議題的公開。其次,決策公開是決策相關內容的公開。再次,決策公開是決策討論過程的公開。最后,決策公開是決策監督和責任追究的公開。
摘編自《中國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