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麗:智庫公共外交在中美關系四個作用】
王莉麗撰文指出,智庫公共外交在中美關系中的具體作用主要可分為四個方面。1.加深中美之間的理解,減少誤解與誤判。與政府外交相比,智庫公共外交的接觸和交往相對較為容易,氛圍也更為寬松,可以使雙方在不受特定談判指標限制的情況下,充分了解對方政策真正意圖和深層次問題,進而為政府共同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2.提供創新思想,為中美關系提供政策建議、設置政策框架。中美關系中頻繁而暢通的智庫公共外交,除了可以促進溝通與理解,還可以提供創新性和前瞻性的戰略思想支持。3.構建全球輿論傳播網絡,引導輿論走向。智庫影響力的發揮主要是通過專家知識與輿論力量的充分結合。智庫公共外交就是通過在國際話語空間提供創新思想從而把專家知識轉化為輿論影響力。4.搭建高層對話平臺,影響輿論領袖。美國智庫常常充當其他國家來訪領導人或政要發表演講的平臺。從這個意義上說,在重大外交政策問題上,可通過影響美智庫進而影響美國政府和媒體、利益集團、普通公眾,這往往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編自《學習時報》
【王道勇:推進改革亟須形成社會合作意識】
中央黨校社會學教研室副主任王道勇撰文指出,隨著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的增量改革能做的已基本做盡,未來的增量改革能否像過去那樣延續下去,關鍵就要看存量改革成功與否。在存量改革中,如果沒有“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長遠眼光,只追求短期效應,只偏愛采取短期行為,那么存量改革也很難維系下去。
存量改革中,亟須形成三種基本社會合作意識。一是人們都要意識到,未來的存量改革不是“你死我活”式的改革,它只是在人民內部進行的一種利益調整;二是未來的存量改革不是“你增我減”式的改革,短期內一些群體可能會利益受損,但整體利益提升后,這些利益受損群體也會從中獲得最大化的利益;三是未來的存量改革不是“一蹴而就”式的改革,存量改革的實施需要一段時期的設計、出臺、碰撞、沖突、磨合,直到最后的成功耦合。
摘編自《北京日報》
【高帆:“廁所革命”彰顯農村發展內涵轉換】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經濟學系副主任高帆表示,“廁所革命”表面上是新農村建設的一個特定工程,但其凸顯的卻是農村發展內涵的趨勢性轉換,這種轉換表明我國對城鄉關系的認識在提升,且統籌城鄉發展的能力在增強。就市場而言,在市場化改革背景下,農民是實現農村發展的基本動力,農村發展不能單向度依靠政府“給予”來實現。“廁所革命”有賴于農民的消費方式轉化和支付能力增強,“造血”功能是農民全面發展和福利水平提升的根本途徑。就政府而言,農村發展中政府的強制干預不可取,即使是“廁所革命”,政府也應尊重農民的意愿和訴求,但這并不意味著政府作用不重要。在農村發展內涵轉換中,政府的作用首先體現為制度完善。從更深的層面講,農村發展內涵轉換更多依賴地方政府的投資能力和偏好,當前我國需要完善政府縱向的行政激勵機制和財政管理體系,進而推動各級政府更好地“為民生而競賽”。
摘編自《文匯報》
?。ü饷骶W記者蔣正翔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