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默克爾訪華、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中國的改革、重塑經濟增長動力、北京市“十三五”規劃、美國智庫的中國研究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德國駐華大使:默克爾總理是最了解中國的西方國家元首】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駐華大使柯慕賢表示,德國聯邦總理默克爾將再次訪華,這是她的第八次訪華。這樣高頻次的訪華創了西方國家政府首腦訪華頻次的記錄,默克爾總理是來中國次數最多的,也是最了解中國的西方國家元首。她與中國習近平主席和李克強總理的關系也非常密切。默克爾總理關于的議題和亮點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經濟方面。目前中國經濟的發展受到包括德國在內的全世界的關注。此次聯邦總理訪問,非常希望能與中共領導討論這一問題,以期了解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方向。德國政府認為中國經濟會出現硬著陸的可能性比較小,但前提是中國能夠通過果斷的改革措施和進一步的開放,加強經濟方面的發展,并通過這些措施實現強有力的經濟增長。第二個重要議題是創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在工業和出口領域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為了保持這種領先地位,兩國都必須實現創新,需要提高生產率,因此兩國已經達成共識要在創新方面共同采取措施,加強合作。除此之外,中方也肯定想了解一下當前的歐洲的狀況,比如說難民問題、歐元問題和烏克蘭問題等等。
摘編自《學習時報》
【李洪峰: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有“三個來源”和“一個必要條件”】
中央紀委駐文化部紀檢組原組長李洪峰表示,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它有“三個來源”和“一個必要條件”?!叭齻€來源”:理論來源,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又是它的直接繼承和發展。這種繼承和發展,是主動自覺的,又是豐富充沛的。實踐來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偉大實踐和億萬人民的偉大創造,又是它的理論總結、理論概括和理論表達。這種總結、概括和表達,是準確鮮明的,又是厚重堅實的。文化來源,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歷史文化和世界文明的優秀成果,又是它的積極弘揚和借鑒。這種弘揚和借鑒,是深入精深的,又是開放包容的?!耙粋€必要條件”: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黨的理論建設,高度重視黨的思想路線建設,我們黨是理論上成熟和不斷發展的黨。
特別令人欣喜和讓人耳目一新的,是習近平同志中國式的而又極富現代感的語言風格,以其深厚修養和博大境界,直指人心和引人入勝,切中要害和要言不煩,含蓄內斂和耐人尋味,平易近人和質樸清新,不拘一格和活潑靈動,這樣典型的中國作風、中國氣派,給當代中國帶來潛移默化、實實在在的文風進步和作風轉變。
摘編自《光明日報》
【肖耿:中國的改革37年的歷史就是試錯的歷史】
香港大學商學院及社會科學院金融與公共政策實踐教授肖耿表示,中國目前實際上正在對四個癌癥做手術:一個是腐敗,一個是污染,還有一個就是過度的地方債,另外還有一個就是產能過剩。這個手術已經開始了,但是大家仔細想一想,所有的這些手術都是對中國的宏觀經濟緊縮、腐敗、減少消費。過去我們經濟增長很快,有地方政府、國有企業、外資和民企三個動力。
這三個動力必須重新啟動,要重新啟動非常困難,希望在哪里?有兩點。一個就是創新,美國上百年的穩定增長主要就是靠勞動生產率和創新,另外一個希望是我們中長期的改革紅利,就是我們的“中國夢”,我們的改革紅利就是中國夢的實現。但是這些紅利都不在今天,都在將來。那么為了要實現這兩個最有希望的領域,一個是創新,一個是我們的改革紅利,我們缺的是機制。兩個機制,這兩個機制李克強總理最近特別提到:容錯機制。中國的改革37年的歷史就是試錯的歷史,我們現在改革所有的問題都是我們在試錯過程中的錯,但是沒有試錯怎么可能有成功?所以我們一定要有容錯機制。在人類歷史上,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有兩個容錯機制,我們必須要擁有,這是兩個必須要跨越的檻,一個就是股票市場,還有一個就是破產。
摘編自新華網
【郭威:重塑經濟增長動力】
郭威撰文指出,從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中國經濟在經歷了短期的快速增長之后逐漸顯露疲態。這是由于:第一,人口紅利拐點顯現,人口紅利正在消失。第二,投資回報率下降,資本紅利日益減少。第三,技術創新不足,技術紅利逐步縮小。因此,必須重塑中長期中國經濟增長動力:首先,逐步全面放開二胎,推進教育改革,提高勞動者素質。其次,投資收益率下降并不意味著投資不重要,關鍵取決于投資主體、投資方向和資金轉化效率。最后,技術創新是提升整體產業結構,從而實現產業升級的重要支撐。
摘編自《學習時報》
【胡九龍:制定北京市“十三五”需要解決三類重點問題】
北京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胡九龍撰文指出,制定北京市“十三五”規劃,既有京津冀協同發展新機遇,又正好與城市總體規劃修改同步,應更加注重科學、全面、長效,具體需要解決三類重點問題。第一類是“十二五”以來尚未解決的突出問題。這些問題“十二五”時期就致力于解決,但沒有最終完成,在“十三五”時期還要做大量的工作。一是經濟結構調整沒有到位。二是國有企業改革實質性進展不夠。三是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城市病”治理艱難。第二類是“十三五”要解決的新問題。一是首都經濟圈構建過程中的城鎮群定位與各區縣功能定位調整。二是抵御系統風險特別是金融風險的機制與能力建設。第三類是“十二五”規劃實施過程中的產物,也必須在“十三五”期間解決的問題。如,內需和外需同時不穩問題。還有勞動力成本、物業成本不斷升高問題。此外,如何激發創新創業活力,增強勞動者綜合素質,進一步提高勞動生產率,有力支撐經濟發展,也是我們制定“十三五”規劃必須認真考量的重大問題。
摘編自《北京日報》
【韋磊:美國智庫中國研究的新特點和應對】
北京市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副教授韋磊認為,近年來美國智庫在不斷強化其中國研究在美國的影響的同時,開始強化其中國研究對中國的影響。第一,開辦中文網站,發布中文研究成果。第二,在華開辦相關分支機構、頻繁舉辦研究活動,大量吸收中國研究人員開展合作研究活動。第三,關注和研究中國自身方面的問題,為中國有關部門提供研究成果。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中國的發展,美國智庫將日益加強其中國研究。與此同時,美國智庫也將日益強化其中國研究對中國的影響。面對這種趨勢,中國方面應該做好相應的應對準備。第一,以開放態度積極引導、利用美國智庫的中國研究。第二,借鑒美國智庫經驗,提升中國智庫的國際影響力。其中包括:積極利用新媒體,及時充分發布各類信息、外文成果;推進中國智庫在國外的本土化;聚焦相關國家實際熱點問題,開展高質量研究,為相關國家提供智力服務、對相關國家的決策形成影響。
摘編自《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