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理論·“十三五”展望十一】
作者:復旦大學網絡空間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研究員 沈逸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10月29日大會勝利閉幕發表的公報中,明確指出要實施“網絡強國戰略”,稱“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分享經濟,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這是自2012年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新一屆政府,做出的戰略判斷,以互聯網為助力,持續推進深化深化,將中國建設成為網絡強國,正式成為了中國最為重要的國家戰略目標之一。
首先,網絡強國戰略解決了中國深化改革的動力來源問題。自1978年中國歷史性的啟動改革開放進程以來,根據相關研究成果,特定歷史時空環境下的“倒逼”機制,是中國持續推進改革開放的結構性的動力機制。小崗村的改革啟動了自下而上的動力機制;20世紀90年代末21世紀初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啟動了中國融入國際社會的動力機制;進入21世紀最初10年之后,全球網絡空間的高速發展,使得網絡成為新的動力機制來源。如果說,在十八屆五中全會之前,“網上倒逼網下”是一種通信信息技術革命形成的“自發狀態”的話,那么,正式寫入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的“網絡強國戰略”,正式明確了中國正從自發走向自覺,將網絡空間發展的內生需求與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相結合,建設網絡強國將成為推動中國全方位深化改革的強勁動力來源。
其次,確立網絡強國戰略,是中國直面生產力發展最前沿的戰略決策。以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為最主要代表的新一代網絡技術革命,構成中國踐行網絡強國戰略的外部環境。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網絡技術革命構成了當今人類社會發展速度最快的科學技術的最前沿,也是當代生產力發展的最前沿。正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4年發給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的賀信中所指出的那樣,“當今時代,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孕育興起,互聯網日益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先導力量,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有力推動著社會發展。互聯網真正讓世界變成了地球村,讓國際社會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同時,互聯網發展對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戰,迫切需要國際社會認真應對、謀求共治、實現共贏。”面對這一輪科技革命,確立網絡強國的核心戰略,意味著中國要直面挑戰,勇于承擔自己的歷史使命,體現了在網絡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定意志和決心。
第三,中國的網絡強國戰略是“網絡安全”與“數字經濟”雙輪驅動的進取型-建設性戰略。2014年2月2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時并發表重要講話,明確指出,“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 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必須統一謀劃、統一部署、統一推進、統一實施。……要處理好安全和發展的關系,做到協調一致、齊頭并進,以安全保發展、以發展促安全,努力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這充分說明,中國實施的網絡強國戰略,不是為了在全球網絡空間謀求霸權,而是以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兼顧安全與發展,在保障國家網絡安全的前提下實現發展,以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謀求國家安全。
建設網絡強國,同時也向中國提出了艱巨的挑戰,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要建設完善網絡強國,“要有自己的技術,有過硬的技術;要有豐富全面的信息服務,繁榮發展的網絡文化;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礎設施,形成實力雄厚的信息經濟;要有高素質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隊伍;要積極開展雙邊、多邊的互聯網國際交流合作。建設網絡強國的戰略部署要與“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同步推進,向著網絡基礎設施基本普及、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信息經濟全面發展、網絡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標不斷前進。”這意味著中國必須完成五個方面的戰略任務:
第一, 中國要完成網絡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與彎道超車,建設完善足以支撐網絡強國的堅實基礎。中國是典型的后發國家,是網絡大國,同時,從支撐網絡生態系統的全產業鏈看,無論是軟硬件基礎技術與核心元器件,還是引領全球網絡產業鏈上游的應用與商業應用模式創新領域,中國仍然與網絡強國有相當的差距。實施網絡強國戰略,需要建設完善相應的技術發展戰略,在一個完整的產業鏈范圍內,系統提升在芯片、操作系統、關鍵基礎設施、商業應用終端等領域的創新能力,持續完善技術成果的市場轉化,從應用大國走向創新大國。“創新”,在此過程中,是實現網絡強國戰略的核心與靈魂所在。
第二, 中國要建設完善與網絡空間內在規律相匹配,同時服務于中國常院長戰略目標的網絡文化生態體系。網絡空間已經成為人類活動的第五空間,邏輯空間與現實空間之間形成了深刻、復雜的相互嵌套結構,提升中國在網絡空間的話語能力,將反映中國現實的文化成果、發展經驗、發展模式通過網絡空間實現有效的傳播,構成中國踐行網絡強國戰略中最為重要的環節之一。
第三, 中國要持續促進數字經濟的發展,完善網絡強國戰略的雙輪驅動。如2015年第八屆中美互聯網論壇所證實的那樣,網絡安全與數字經濟不僅是中美戰略框架下網絡議題的兩大支柱,也是網絡強國戰略的雙輪驅動模型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支柱。促進數字經濟的發展,有助于實現習總書記要求的“將網絡問題建設成為中美關系新亮點”的戰略部署,也有助于將龐大的中國市場蘊含的數字經濟戰略機遇轉化為實現中國國家戰略目標的軟實力所在。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分享經濟,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是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舉措。
第四, 中國要建設完善與網絡強國相匹配的戰略人才隊伍。當今世界,網絡空間的戰略競爭,本質是高素質人才隊伍的競爭。以美國的火眼公司,俄羅斯的卡巴斯基公司為代表的企業,積極參與本國網絡安全戰略的建設與完善進程,凸顯了高素質人才隊伍對于維護國家網絡安全,發展網絡經濟所具有的戰略價值。如何充分吸引并打造符合網絡強國戰略的高素質創新人才隊伍,將決定中國未來實現兩個一百年戰略目標,以及網絡強國戰略的最終成敗;也將決定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最終成果。
第五, 中國要積極投身全球網絡空間秩序的轉型與完善,推動網絡空間新秩序的成型。中國的網絡強國戰略,發生于開放的環境之下,是全球網絡空間新秩序形成、發展、完善與鞏固的關鍵組成部分之一。自2003年開始,聯合國為代表的國際社會啟動了推進網絡空間新秩序建設與完善的歷史進程,2014年3月,美國商務部電管局宣布考慮轉移最具象征意義的網絡關鍵資源IANA的監管權限,更是實質性的啟動了全球網絡空間新秩序建設與完善的進程。中國建設網絡強國戰略,必須積極投身這一進程,在推動全球網絡空間治理國際化、民主化、多元化的過程中,承擔與中國的利益需求和實際能力相匹配的國際責任。國家主席習近平2014年在巴西談及互聯網治理時明確指出“當今世界,互聯網發展對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戰,必須認真應對。雖然互聯網具有高度全球化的特征,但每一個國家在信息領域的主權權益都不應受到侵犯,互聯網技術再發展也不能侵犯他國的信息主權。……國際社會要本著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原則,通過積極有效的國際合作,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
這是對網絡強國戰略追求的網絡空間新秩序目標的概括表述,也指出了中國未來應該努力的戰略方向與目標。
十八屆五中全會將網絡強國戰略納入中國在新形勢下深化改革開放的宏觀戰略布局,對全體網絡從業者、研究者、政策與戰略制定者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提出了中國未來為之努力和奮斗目標。新的萬里長征,在這一歷史時刻,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召喚著所有愿意為之付出艱苦努力的人們,開始書寫全新的歷史篇章。所謂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正當其時。
【光明理論·“十三五”展望二】五中全會公報:世界有期待,中國有擔當
【光明理論·“十三五”展望四】五中全會是將現代文明整體發展內容轉化為行動的動員會
【光明理論·“十三五”展望五】網絡紅利助力中國網絡強國“彎道超車”
【光明理論·“十三五”展望七】全面放開“二孩”將釋放多重紅利
【光明理論·“十三五”展望十】網絡強國戰略:增強網絡軟實力,提升國際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