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月18日">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治國理政、黨內法規、社會保障改革、農村發展、中華文化走出去、互聯網平臺責任機制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韓慶祥:習近平治國理政的經驗和智慧】
中共中央黨校副教育長韓慶祥撰文指出,十八大以來這三年,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格局基本形成,且使我國社會精神面貌發生了可喜變化。這其中,蘊含著習近平治國理政的經驗和智慧:一、問題意識--目標導向--剛性執行;二、破解難題--建構秩序--唱響中國;三、發揮比較優勢--補齊發展短板--打牢發展支點;四、哲學思維--頂層設計--凝聚力量;五、黨政主導--市場支撐--人民主體;六、把控方向--戰略定力--充滿自信
摘編自光明網
【許耀桐:運用黨內法規的“制度籠子”管好“一把手”權力】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博導許耀桐指出,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中,“制度的籠子”即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其中首先是黨內法規的“制度籠子”。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現任各級黨政機構的“一把手”和主要領導成員,絕大多數都是中共黨員,所以要運用并且要善于運用黨內法規的“制度籠子”,才能管好權力,特別是管好“一把手”的權力。管好“一把手”的權力,應主要依靠如下三個黨內法規:運用民主集中制,讓“一把手”權力得到規范;用黨務公開制度,讓“一把手”權力透明運行;運用黨內監督條例,讓 “一把手”權力受到制約。
摘編自光明網
【鄭功成:2016年值得期待的社會保障改革進展】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鄭功成指出,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伴隨國家“十三五”規劃由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社會保障改革與制度建設也會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時期。綜合各方面信息加以判斷,2016年值得期待的社會保障改革與發展進展,將是進一步織密織牢社會保障“安全網”,實現重大改革與制度建設的新突破。它至少包括:
1.立法方面的進展。2.養老保險改革總體方案出臺。3.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加速整合。4.社會保險基金投資新政付諸實施。5.養老服務業政策相應調整。6.社會保障水平進一步提升。
摘編自光明網
【魏永剛:農村發展需要耐心、需要城市的反哺】
魏永剛認為,看待農村的新變化,必須站在農民的角度,體會農民的感受。農民不應該僅僅是田園風景中的符號,而應該是向往幸福生活的主體。“水田陌陌飛白鷺,耕牛悠悠伴夕陽”的田園景色固然讓人留戀,但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過著那樣的窮日子卻是我們不愿看到的。節假日到鄉下,只有沉下心來體會農民生活,讓情感與農民貼得更近一些,才能真正感受到山水背后那令人振奮的變化。
城鎮化改變著城鄉布局,泥土中長起來的鄉土文化和血緣紐帶因此遇到了新挑戰;種種矛盾交織在一起,農村也遇到了很多未曾遇到過的問題,這些難題只能在城鄉一體化的進程中得到解決。城里人到農村去走走看看,感受農村的變化,給農民帶去大城市氣息和現代文明的元素,這是農民需要的,也是催生農村變化的因子。但農村發展需要耐心,需要城市的反哺!節日懷鄉不必“羌管悠悠霜滿地”!
摘編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