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暑期,中國電影市場都流傳著“國產電影保護月”的傳言:“國家電影局為扶持國產電影,不鼓勵引進海外分賬大片。”而今年7、8月間,《冰川時代:星際碰撞》在內的四部美國動畫大片卷土重來。于是,坊間傳言再起,認為引進片在暑期檔“松口”是要依靠好萊塢救市。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在讀碩士、影評人歐陽任遠認為,國產片從類型到故事品質都在不斷多元化,中國電影市場正趨于理性化。
?
“能炸能打”的引進片遭遇滑鐵盧
?
以7月8日Mtime Pro的數據為例,《忍者神龜2:破影而出》排片占比只有5.93% 。《驚天魔盜團》與《獨立日2:卷土重來》經過半個月的放映,占比分別只有1.52%和0.73%。由此可見,我們今年增加的引進片熱度下降很快。
在引進片的名額分配上,趕在暑期檔的“大片”越來越多。但是前邊提到的三部影片,無論是從口碑到票房都下滑比較快。這與好萊塢流水線生產的商業模式有關系。回看上半年的引進片榜單,《超人大戰蝙蝠俠》《美國隊長3》《X戰警:天啟》《倫敦陷落》等多為商業大片,一定程度上,可謂“劇情并不重要,能炸能打就好”。
與此同時,國產片從類型到故事品質都在不斷多元化。比如《大魚海棠》,除了在視覺效果上有較大提升,劇本創作也十分用心,故事背景源自《莊子:逍遙游》,以動畫為載體來講文化故事。整體來看,盡管引進片在暑期檔“松口”,但是引進片的模式比較固定,國產各類型片有豐富的發展空間。
?
中國“觀影狂潮”正趨理性
?
近期有觀點稱“中國成了不賣座好萊塢電影救世主。”如果說“粉絲電影”是“人傻錢多速來”的代名詞的話,那么中國電影市場確實有這個問題,但隨著觀影人群的口味不斷要求更新、素質不斷提高,市場會趨于理性化。
觀眾的欣賞水平的確在提高。一大原因是近年超級英雄電影視覺效果層層升級,但是劇情的設置老套。觀眾看慣了太多CGI特效鏡頭,失去新鮮感。新鮮應來自劇情,這也就是為什么類似喜劇片、故事片乃至恐怖片逐漸得到更多重視的原因,觀眾青睞“耐琢磨”的作品。
?
“粉絲電影”甜頭?不宜沉迷。
?
在接下來的一周內,陸續有國產片《陸垚知馬俐》、《快手槍手快槍手》以及《驚天大逆轉》等不同題材風格的多部新片上映。但基本都屬于不溫不火。根據中國大數據網的分析,今年的暑期檔很有可能難與去年同期相比。因為去年的同一時期,《大圣歸來》口碑節節攀升,票房實力雄厚,與《捉妖記》跟《煎餅俠》在同一時期成為電影市場的票房大戶。我認為,這種情況并非成熟的市場表現,多多少少還是粘了一些“粉絲電影”的甜頭。國產電影靠明星拼盤做“粉絲電影”來吸引觀眾的電影如果比例過大,將會浪費不少本該屬于認真打磨劇本拍出來的電影,不利于電影行業內新生力量的成長。
?
(光明網記者:韓夢晨、趙宇)
往期回顧
欄目簡介
1961年,鄧拓在《北京晚報》的《燕山夜話》專欄陸續發表雜文,這些雜文敢于正視現實,大膽評論各種不正之風, 并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于一爐,發人深省。光明網現推出《新燕山夜話》專欄,承繼《燕山夜話》的品格和精神,聚焦當前社會發展、社會主義核心體系建設中的熱門話題,邀請各領域、各行業的中青年知識分子,以有聲評論的方式進行深入解讀。
如果您對當今社會發展中的熱點問題有深入的思考和獨特的見解,或者在生活、工作中積累了一定的智慧和經驗,并 愿意與網友分享,歡迎將您的個人簡介及聯系方式發送至郵箱xysyh@gmw.cn,我們將及時回復您的來信。
欄目策劃:光明網理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