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動畫翻拍《新葫蘆兄弟》自開播以來便引起爭議。截至今日,愛奇藝播放量已飆升至4.8億,豆瓣評分卻僅有3.7分,被網友歸入“毀童年”系列,有輿論甚至直呼“有多少經典可以胡來”。那么當前的動畫翻拍市場業內有何看法?今天,我們請來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新媒體藝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動畫藝術系系主任,知名動畫藝術短片新銳導演,於水,和大家談談大IP如何實現“經典重現”。
????
大IP必然面臨高標準
Q:如何看待當前經典動畫翻拍市場?
A:這個問題我是給予肯定的,經典題材的翻拍肯定是市場比較好的。但是既有風險也有機遇,確實它(葫蘆娃)是個大IP,之前它就有了那么多的受眾,所以它的經濟效益肯定是可觀的。但是(也)確實有風險,在評論評價上面,可能會面臨比較高的標準和要求,所以《新葫蘆兄弟》也遇到這種情況。
????
Q:怎么評價《新葫蘆兄弟》的“情懷牌”?
A:我覺得(新葫蘆兄弟)肯定有情懷現象。但是要看出品方怎么把握住情懷這張牌。新葫蘆兄弟他其實是針對小孩的,他不是針對以前那幫有情懷的人拍的。他沒有太多升級,沒有太多升級必然會遭到沖著情懷來的人的吐槽。他沒利用好情懷這張牌。
????
經典翻拍需圈定受眾群
Q:給孩子看的動畫是否需要兼顧80后?
A:動畫片分年齡段這很正常。其實國家一直沒有(進行動畫)分級,大家就會產生誤解,好像一個動畫一個影片出來是應該做給所有人看的。國外動畫也分層,比如我小時候看美國的動畫片希曼希瑞,日本的花仙子,機器貓,那就是低幼動畫。像天線寶寶,粉紅豬小妹,它就是針對那個年齡段。天線寶寶是(針對)一到三歲,豬小妹是(針對)兩到五歲。所以(動畫片)不管在哪個國家都是分層次分年齡段的。
????
Q:槽點不斷還能否算是低幼動漫好作品?
A:我覺得大家的標準還是不夠客觀。每個年齡層次有每個年齡層次喜歡的內容。那現在20多歲的,可能就比較喜歡年齡層次比較高的(動畫),比如,瘋狂動物城,探討一些社會的現象,或者一些日漫,比較成人化的主題和內容。觀眾應該樹立起一個意識,不是所有的動畫片都是全年齡動畫片,有相當一大部分,甚至是絕大部分其實是給低幼的小孩看的。所以你用成年人的標準去評判他,本身就不太公平。(新葫蘆兄弟)我沒有全看,我不了解有沒有硬傷,但是我看了一些片段,問題不大。(主要)就看它的受眾人群是不是喜歡,所以我覺得應該調查一下出品方所針對的人群,如果他們覺得好看,那我就承認他是一個好的作品。
????
勿讓“情懷”淪為“套路”
Q:怎樣讓經典動畫翻拍成為新經典?
A:必須得升級。情懷只是噱頭,只是一個引流的東西。怎么樣讓你看了還能贊賞他?那顯然在內容上就不能僅僅停留20年前的程度上了,你必須用一些稍微成人化內容來吸引他。首先從形式上要有一個升級。有一個特別好的例子是哆啦A夢伴我同行,那個票房奇高,是5億多。然后前兩天剛剛下線一個哆啦A夢二維版的,票房好像勉強到一個億吧。那為什么伴我同行票房一下就上去了?因為它是三維的。他形式上升級了。其實人小時候喜歡幻想,長大以后想要看到更加現實的東西。三維技術的特點就是逼真,他的光影、體積感、透視、都是逼真的。它又是一種情懷的東西,所以我去看。
?
(光明網記者:劉雪純)往期回顧
欄目簡介
1961年,鄧拓在《北京晚報》的《燕山夜話》專欄陸續發表雜文,這些雜文敢于正視現實,大膽評論各種不正之風, 并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于一爐,發人深省。光明網現推出《新燕山夜話》專欄,承繼《燕山夜話》的品格和精神,聚焦當前社會發展、社會主義核心體系建設中的熱門話題,邀請各領域、各行業的中青年知識分子,以有聲評論的方式進行深入解讀。
如果您對當今社會發展中的熱點問題有深入的思考和獨特的見解,或者在生活、工作中積累了一定的智慧和經驗,并 愿意與網友分享,歡迎將您的個人簡介及聯系方式發送至郵箱xysyh@gmw.cn,我們將及時回復您的來信。
欄目策劃:光明網理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