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全球健康峰會,并發表題為《攜手共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重要講話。習近平主席指出,一年多來,新冠肺炎疫情起伏反復,百年來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仍在肆虐。早日戰勝疫情、恢復經濟增長,是國際社會首要任務。二十國集團成員應該在全球抗疫合作中扛起責任,著力提高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和水平。本期訪談約請北京交通大學語言與傳播學院傳播學系副教授陳靜茜就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話題進行解讀,以下為采訪實錄。
全球健康峰會現場 圖源:新華社
這次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讓全世界人民意識到——在現代社會中,一旦發生公共衛生危機,將不可能有所謂的“世外桃源”或“避難所”。在病毒面前,各個民族國家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人類需要建立衛生健康共同體,因為我們的命運是一體的。人類命運在現代社會是一體的,這是現代社會內嵌其中的自身屬性。無論我們是否希望結成共同體,我們在進入現代社會后,將不可避免地命運彼此相連。
現代社會以來,隨著生產飛速發展,生存環境逐漸被破壞等問題隨之而來,全球化風險正是現代性社會帶來的最典型后果之一。我們先來說說為什么現代社會中的風險是“全球化風險”。首先,現代社會中的風險和傳統社會風險有著本質區別,現代風險是無法感知的,例如空氣、水污染,深藏在食物中的毒素和污染物等。還有這次的新冠病毒,就是非常典型的代表。其次,現代性風險是超越階級的,就像這次新冠病毒,不會因為誰貧窮,誰富有而有所區別對待。從國家元首到平民百姓,在病毒面前,都面臨同樣的風險。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都不再具有自我保護能力,不管擁有多么強大的武裝力量,沒有誰能劃一個邊界,在這個邊界內能得到真正的安全。沒有所謂的“外部”或世外桃源,我們能夠想象的每個場所都在這個世界之內,并注定為人所知。因此,每個國家的疫情蔓延態勢和防疫抗疫工作,都需要接受全世界人民的審視。我們的抗疫,有沒有尊重每個人的生命價值和尊嚴,能不能保證總體正常的社會秩序,是否能科學施策、統籌應對,通通都要接受世界眼光的度量。
圖源:新華社/美聯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我們需要“堅持標本兼治,完善治理體系”。經歷了疫情初期的考驗,對于中國社會而言,最為關鍵的是建立適合中國國情,能夠在重大公共衛生危機中可以及時響應、有效動員、以人為本、尊重生命、可持續應對的治理體系。一是充分尊重和激活社會中的多元主體,參與到多元共治的公共衛生治理體系中來,從以政府為主導的“一元治理”,向“多元社會共治”轉變。二是公共健康傳播觀念從“宣教”向“溝通”的轉變。要建立有活力的多元公共衛生治理體系,需要首先在理念上進行轉變。政府有關部門、有關衛生管理部門,應該避免用高高在上的態度進行“運動式的治理”,動輒啟動強制手段取代其他柔性措施,或是制造群體輿論壓力,迫使少數個人服從和接納公共衛生管理措施。應該把面對公眾的溝通工作常態化、日?;?。把公共衛生知識、公共衛生應急預案、公共衛生管理部門有關信息、健康診療素養等,通過各種“準人際”的溝通方式推廣開來;制定日常的溝通計劃和突發應急的溝通計劃,把公眾擺在平等的位置,開展對話、溝通和交流。
?。ü饷骶W記者徐倩陽 采訪整理)往期回顧
欄目簡介
1961年,鄧拓在《北京晚報》的《燕山夜話》專欄陸續發表雜文,這些雜文敢于正視現實,大膽評論各種不正之風, 并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于一爐,發人深省。光明網現推出《新燕山夜話》專欄,承繼《燕山夜話》的品格和精神,聚焦當前社會發展、社會主義核心體系建設中的熱門話題,邀請各領域、各行業的中青年知識分子,以有聲評論的方式進行深入解讀。
如果您對當今社會發展中的熱點問題有深入的思考和獨特的見解,或者在生活、工作中積累了一定的智慧和經驗,并 愿意與網友分享,歡迎將您的個人簡介及聯系方式發送至郵箱xysyh@gmw.cn,我們將及時回復您的來信。
欄目策劃:光明網理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