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孫毅(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虛擬商務系副主任)
2022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我國今年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相關工作部署和政策措施,其中多處提及“數字經濟”,為我國數字化建設指明方向。黨的十八大以來,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已成為我國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選擇。作為提供算力資源的新型基礎設施,大數據中心不僅是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底座”,也是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引擎”。今年2月,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東數西算”的全面啟動一方面能夠進一步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基礎,創造國民經濟增長動力;另一方面通過東西部資源的有效對接,還能夠有效彌合數字鴻溝,推進區域均衡發展,為加快推進共同富裕貢獻力量。
包容性增長:我國發展數字經濟的初心、決心與恒心
從技術進步驅動經濟社會發展一般規律而言,數字技術在顯著提高勞動生產率、有效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同時,也會因為地區、群體、行業等存在的差異導致數字鴻溝。我國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產生數字鴻溝的風險。在地區層面,2021年我國農村網民數量約為 2.97 億,城鎮網民規模為 7.14 億,呈現出明顯的城鄉差距。在群體層面,60歲及以上老年網民規模達1.19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3.2%,與73.0%的全國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在行業層面,2020年我國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的數字經濟滲透率分別為8.9%、21%和40.7%,水平差異顯著。
防止產生數字鴻溝,實現包容性增長是我國發展數字經濟的初心。早在2001年,習近平同志就強調,要“讓‘數字福建’貼近社會、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讓人民群眾分享‘數字福建’建設成果。”2002年,習近平同志發表《縮小數字鴻溝,服務經濟建設》的署名文章,指出“幫助山區致富,必須縮小山區與沿海地區在獲取信息方面的差異”。
黨的十八大以來,這一“初心”逐漸演變為我國發展數字經濟的決心。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適應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務普及,降低應用成本,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務,讓億萬人民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同年,我國作為主席國在杭州召開G20峰會,發布了《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推動G20成員國在提高數字包容性、消除各類數字鴻溝方面達成共識。
面向“十四五”,我們要繼續堅守實現數字經濟包容性增長的恒心。2022年1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在系統總結“十三五”期間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指出了我國在不同行業、不同區域、不同群體間數字鴻溝未有效彌合的現實問題,明確了“數字化服務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徑”,提出了“數字化公共服務更加普惠均等”的發展目標,制定了“提升社會服務數字化普惠水平”“推動數字城鄉融合發展”等一系列破解數字鴻溝的關鍵舉措,標志著我國數字經濟轉向普惠共享、包容增長的新階段。
“東數西算”:促進東西部協同發展的點睛之筆
以“東數西算”工程涉及的內蒙古、甘肅、貴州和寧夏西部四省為例,與江蘇、浙江、上海以及廣東沿海四省相比,數字經濟占GDP比重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東數西算”工程的全面實施,能夠有效匹配東西部優勢資源、擴展東西部產業合作、推進東西部發展機會均等化,對于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進而彌合東西部數字鴻溝,促進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東數西算”能夠實現資源利用的集約效應,從而有效匹配東西部優勢資源。受土地、能源等資源約束,東部地區已沒有大規模數據中心的發展空間。而西部地區土地、能源資源豐富,氣候、環境優勢顯著,具備承接東部算力需求的有利條件。“東數西算”就是通過構建全國一體化的算力網絡體系,將東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導到西部,從而優化資源配置、提升資源使用效率,讓東西部地區能夠發揮自身優勢參與數字經濟發展、共享數字紅利。
二是“東數西算”能夠發揮算力產業的協同效應,從而擴展東西部產業合作。數據中心產業鏈條長、投資規模大、帶動效應強。對于西部地區而言,“東數西算”不僅能夠在當地帶動產業上下游投資,還能夠借助東西部一體化的數據生態構建東西部一體化的產業生態,從而破除產業發展的地理約束,實現產業布局分散化和去中心化;開拓東西部產業轉移的數字通道,重構東西部區域發展的經濟版圖,有助于發揮區域經濟增長的協同效應,推進西部地區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是“東數西算”能夠釋放數字技術的溢出效應,推進東西部發展機會均等化。“東數西算”在長期能夠發揮穩定增長、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的綜合效益。在經濟領域能夠衍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有助于西部地區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在政務管理領域能夠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優化營商環境,為西部地區創造繁榮有序的創新創業環境;在民生領域能夠有效支撐西部地區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等工作,提升社會服務數字化普惠水平。最后,隨著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和東西部地區的良性互動不斷深入,新知識、新理念和新思想也必將“東風西漸”,成為西部地區的人民開創美好生活、共享發展成果的精神財富。
以“東數西算”為抓手彌合數字鴻溝、促進共同富裕
要發揮好“東數西算”工程的集約效應、協同效應和溢出效應,通過推進數字經濟包容性增長來彌合東西部數字鴻溝、促進共同富裕,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堅持科學規劃和有序監管,防止產業投資虛熱和數據中心空心化。要積極引導市場主體理性看待“東數西算”帶來的機會和風險,避免盲目跟風炒作、低水平重復和同質化競爭,引導產業有序發展。
二是加強跨地區、跨領域和跨部門的聯動與協作,打造有利于發揮數字要素價值的制度環境。建立與全國一體化的算力網絡體系相匹配的數據治理體系,加強制度的頂層設計,統籌各地區數據安全、數據標準、數據共享、數據定價等政策標準,最大程度釋放數據要素價值、促進數據要素市場化流動。
三是要引導西部地區合理規劃產業轉型升級路徑、立足實體經濟發展數字經濟。國家層面應盡快出臺西部地區數字化轉型試點方案和示范項目,引導西部地區立足自身實體經濟基礎和資源優勢,合理制定數字化轉型和產業升級方案,避免盲目追求新產業、新模式和新技術,最終造成資源浪費。
四是要大力提升西部民眾的數字素養、為西部地區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人才儲備。立足發展實際,西部地區不僅要關注科技領軍人才和產業高級人才培養,更要重視培育具備數字化素養的一線工人。要因地制宜地制定人才政策、開展教育培訓工作,建立多層次的數字化人力資源儲備。
【本文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數字經濟與包容性增長:基于大數據的分析與實證》(項目批準號:7207312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