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宏觀調控、高校數字化、產業鏈創新鏈融合、海洋安全治理體系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高培勇:在實踐層面做好精準有力的宏觀調控】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高培勇指出,堅持以匹配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理念實施宏觀調控,要恰當把握好“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和“統籌發展和安全”兩個參照系。相應地,在實踐層面,應至少做好以下兩方面工作。一是做好成本效益分析。宏觀政策配置,要把所有相關的成本和效益計算清楚。不能只講效益,不講成本,只論證可因此取得的效益,不論證因此付出的成本。從統籌發展和安全出發,最重要、最關鍵、最具底線意義的風險,是財政風險和金融風險。無論什么樣的宏觀政策,都不能以觸發區域性和系統性財政金融風險為代價換取政策目標實現。要以守住財政金融安全為底線,將統籌發展和安全貫穿宏觀政策配置和宏觀調控的全過程各領域。二是堅持對癥下藥。我們不僅要通過實施逆周期調節、實行宏觀調控政策應對短期的、外部的或周期性的矛盾和問題,而且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應對長期的、內部的或結構性、體制性的矛盾和問題,這是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必須謹慎把握的重要原則。講究對癥下藥,堅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不僅可極大提升宏觀政策的實施效率,讓其靶心更精準、劑量更適當、節奏更合理,有效避免“大水漫灌”隱患,而且可以此為契機,一手抓逆周期調節政策安排、一手抓全面深化改革行動,讓兩者各揚所長,使相得益彰的操作落實落地,形成高質量發展合力。
摘編自《經濟日報》
【黃莉:數字化賦能高校高質量發展】
浙江工業大學黃莉認為,進一步推動高校高質量發展,需要用好數字技術,以數字化破解高校發展中遇到的一些難題。推進高校黨建數字化。按照黨管辦學方向、黨管干部、黨管人才、黨管意識形態的原則,打造數字化協同工作場景,把高校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融入辦學治校全過程,推動高校黨的領導縱到底、橫到邊、全覆蓋。推進高校教學數字化。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立足教學需求,將數字化手段深度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著力提升高校教學質量和水平。將視聯網、虛擬現實、智能識別等技術融入教學,探索多媒體教學、網絡化教學和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仿真實驗教學等,聯通線上線下、臺上臺下、課內課外,擴充教學信息量,實現教學方式由傳統教學向數字化教學轉變。推進高校科研數字化。運用數字技術建立包括需求庫、資源庫和成果庫的科研管理信息平臺,打破溝通壁壘,拓展轉化渠道,實現需求及時掌握、項目精準實施、成果有效轉化,推動高??蒲懈们度氘a業發展鏈條、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推進高校管理數字化。加快推進高校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數字校園,為高校管理提供更具便捷性、穩定性、安全性的數字化管理環境。
摘編自《人民日報》
【倪好、薛天航:加快推動產業鏈創新鏈緊密融合】
浙江大學區域協調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倪好、浙江大學區域協調發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薛天航認為,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國積極加快科技強國建設,各級政府、高校平臺、重點實驗室及一大批國資央企、科技領軍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積極參與產學研協同攻關,在體制機制創新、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保障重要領域穩定等方面取得顯著進展,為一體部署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打下了堅實基礎。精準布局創新鏈,促進與產業鏈的高效協同。圍繞產業鏈重點難點與供應鏈安全的卡點堵點,精準布局創新鏈,加快建設一批概念驗證中心,讓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解決科研與經濟發展“兩張皮”的老問題。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與創新鏈發展同頻共振。利用工業互聯網推動產業上下游互聯互通,破解行業共性難題,通過大數據挖掘產業新潛力,推動傳統行業改造升級。建設安全規范、極具催化效應的資金鏈,高效推動創新鏈發展。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入力度,堅持科技創新與資本運作深度融合,發揮資金杠桿作用與“活水”催化效應,激發巨大創新活力。加快高水平人才鏈建設步伐,為產業鏈創新鏈夯實人才基礎。發揮高等教育在教育強國建設中的龍頭作用,推進科教融合、產教融合的樞紐建設,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持續在“高精尖缺”和“卡脖子”技術人才培養上發力,扭轉高等教育過于注重科研業績而忽視人才培養的局面。
摘編自《光明日報》
【楊震:進一步完善中國現代海洋安全治理體系】
上海政法學院東北亞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員楊震認為,鑒于中國所面臨的海洋安全形勢較為嚴峻,海洋安全治理任務繁重,中國現有海洋安全治理體系還有進一步完善的空間。首先,加強頂層設計,塑造共同戰略目標。國家安全治理能力的提升必須遵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在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指導下,制定國家海洋安全治理的目標,并根據當前形勢選擇和培育達成該目標的手段。統籌考慮國家海洋安全治理相關的各層次和各要素,追根溯源、統攬全局,在最高層次上尋求問題的解決之道,從而使各相關部門和地域集中力量與資源完成既定目標。其次,強化海洋安全治理的國際合作。就各國關心的海洋安全問題設立國際海洋安全論壇,針對不同議題進行對話,探討合作領域、機制和方式,盡力消除矛盾和沖突,并以此推進“海洋命運共同體”的落實。最后,增加海上公共安全產品的提供。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陸海復合型國家,中國有能力提供以海洋數據為代表的新時代海洋公共安全產品。這樣不僅為強化海洋安全治理的國際合作提供良好基礎,也可以有效反擊“中國海上威脅論”,并將增加海上公共安全產品作為“海洋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內容進行實施和推進。
摘編自《中國社會科學報》
(光明網記者 李彬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