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辛向陽(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研究員);呂耀龍(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中國用幾十年時間完成西方國家200多年的城鎮化進程,中國式現代化走出了新型城鎮化道路,創造了人類城市新文明。這一城市新文明既注重維護和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各方面權益,多措并舉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確保農業轉移人口能夠真正融入城市、扎根城市;又注重維護和保障城市原住民的各方面需求,以城市更新行動完善城市功能,滿足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依托都市圈、城市群帶動形成城市協調發展新格局,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這一文明的優越性在于:改革開放40多年來,9億多農民進入城市生活,沒有沖擊城市秩序,造成城市社會動蕩,也沒有產生所謂的貧民窟;城市建設、管理、運行始終以人民為中心,強調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人民城市為人民。
多措并舉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十四五”規劃制定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目標是“預計2025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可達65%以上”,國家統計局數據和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顯示,過去五年已提前完成這一目標,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在2022年末已經提高到65.2%。城鎮化率的快速提升,離不開中國在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上取得的顯著成效。
中國堅持以人為核心推進新型城鎮化,多措并舉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一是創新就業政策,擴大農業轉移人口就業。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服務業,加強農業轉移人口職業技能培訓,支持幫扶農業轉移人口自主創業,完善農業轉移人口就業服務指導和保障機制,確保農業轉移人口既能平等就業,又能適當享受政策傾斜。二是通過實施中小企業低息貸款、稅收減免、低價用地等優惠措施,促進城鎮中小企業快速發展,吸納和引導更多農業轉移人口積極就業創業,更好融入城市生產。三是完善社會公共服務保障體系,確保農業轉移人口在入托入學、醫療養老、住房社保等方面享有市民權利,真正享受市民生活。四是提升縣域產業功能,激發縣域經濟活力。近十年來,大量農業轉移人口涌入縣城,縣城成為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載體,中國各地大力完善縣域產業布局,培育特色鮮明的產業,形成可持續發展經濟模式,為農業轉移人口充分提供生存發展空間。
城市更新促進城市功能完善
黨的二十大報告把城市更新行動列為高質量發展的具體內容之一,明確指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快推進城市更新,改造提升老舊小區、老舊廠區、老舊街區和城中村等存量片區功能,推進老舊樓宇改造,積極擴建新建停車場、充電樁。
中國全方位的城市更新促使城鎮化進程不斷深入,推動形成人類城市新文明。一是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作用,堅持政策支持與市場主導相結合,通過政府制定和優化政策、市場參與并實際運作的方式,大力推進城市更新行動,實現了對城市舊有建筑的修繕改造、功能改變、環境改善,使城市的建筑、街區、城中村舊貌換新顏,既保留了城市獨特的歷史文化底蘊,又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城市的主體功能。二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處理好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之間的關系,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和綠色城市更新理念,不盲目拆遷和擴建,不斷優化生產生活方式,不斷加強智慧、綠色技術的運用,借助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新技術優化城市建筑功能,將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作為目標取向,著力提升綠色空間、濱水空間、慢行系統等公共空間類城市更新,充分打造宜居宜養的城市環境。三是堅持以人為本,既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重點處理城市更新中產權置換方面存在的問題,實行通過彈性年期等方式配置土地使用權,維護好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又關心人民群眾精神生活需求,在城市更新中發掘文創、藝術資源,利用騰退地下空間優化社區服務功能,著力打造人與環境良性互動的城市場所。
以都市圈、城市群帶動城市協調發展
都市圈作為中國城鎮化的主要空間載體和強大引擎,在中國城鎮化進程中極大發揮著引領帶動作用,中國現在已經形成“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的城鎮化基本格局,主要都市圈所創造的經濟總量在全國經濟總量中占比約65%,具有匯聚區域優勢發展要素、支撐區域高質量發展的鮮明特點。
一是都市圈加速中國城鎮化。依托都市圈發展集聚優勢,上海、北京、天津這三大直轄市城鎮化率均已超過85%,比肩發達國家和地區城鎮化水平;成都都市圈2021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也高達71.2%,顯著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都市圈以大城市為中心,帶動周邊中小城鎮進入快速發展軌道,不斷以功能互補、交通互聯增強地域聯系,不斷提升經濟社會一體化程度,不斷提升公共服務資源配置均等化水平,促使城鎮化增速提效。
二是都市圈創新平臺帶動城市群創新主體、創新人才、科創板塊快速發展,形成區域創新發展新格局。都市圈創新平臺作為提升創新驅動發展水平主力,不斷加強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充分發揮都市圈在金融、科創、信息、研發等平臺建設方面的優勢,著力解決不同領域創新平臺建設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提升經濟社會創新發展水平。
三是都市圈、城市群促動城鄉協調發展。依托都市圈、城市群城鎮化快速推進,區域城鄉發展差距顯著縮小、城鄉居民消費水平明顯提升,經濟發展的活性與競爭性增強,綠色發展理念得到更好貫徹,生態友好型生產生活方式逐漸形成,區域經濟邁上高質量發展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