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新動能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開辟發展新賽道、培育發展新優勢,需要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讓高水平創新成為中國現代化的鮮明標識。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高質量發展新動能”主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賦能高質量發展
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金林在《人民日報》撰文指出,著眼未來,要抓住產業變革機遇,加大創新投入力度,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這就需要在多個領域下大力氣、用真功夫。一方面,需要夯實科技根基,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全面提升產業創新能力,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深入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堅實支撐。另一方面,要繼續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扎實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再一方面,還需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推動實現金融部門對實體經濟支持的力度穩固、效率提高和方向精準。詳情
智能技術加速新質生產力生成賦能高質量發展新質生產力是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支撐。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員許勇在《解放日報》撰文指出,當前以智能技術加速新質生產力生成,覆蓋的領域越來越廣、影響越來越深,具有顯著的生成效應。一是可以通過推動生產流程優化降低人工的勞動強度,通過程序上的控制實現定制化生產,通過智能化改造有效提升產能預測和制造的可靠性,從而提升生產效率,加速流程再造。二是可以通過人工智能行業組織將技術成熟度高、應用成本較低的智能技術逐步推廣到上下游產業鏈的中小企業中,不斷提升企業的創新活力,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融合。三是可以通過最大限度實現“生產即刻消費、消費馬上生產”的目標,促進生產消費一體化,加速消費活動。四是可以通過智能產品提供多種休閑內容、幫助勞動者參與定制培訓,豐富精神生活。總而言之,智能技術作為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對加速新質生產力生成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積極的現實意義。詳情
培育未來產業賦能高質量發展培育發展未來產業是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中國社會科學院項目評估與戰略規劃研究咨詢中心主任、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宏偉在《經濟日報》撰文指出,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背景下,未來產業正成為各國搶占科技制高點、爭奪產業主導權的關鍵,培育發展未來產業具有重要意義。培育發展未來產業,能夠在提升前沿技術創新能力的同時對現有產業產生溢出效應,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高生產效率,有助于在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等領域培育更多新的經濟增長點,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是我國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的戰略選擇,有助于更好適應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趨勢,推動我國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新舊動能轉換、質量效率提升,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是我國形成先發優勢、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有力支撐,有利于進一步提升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加快實現“換道超車”,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提升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詳情
構建數字產業集群賦能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數字產業集群有利于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實現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舉措。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信息技術部辦公室主任、高級工程師杜慶昊在《經濟參考報》撰文指出,要在遵循一般產業集群的發展規律和特點的同時,凸顯數字產業集群自身的特征和發展路徑,處理好三對關系。一是處理好集群的“實體化”與“虛擬化”的關系,發揮集群“虛擬化”減少產業集聚的成本、減少產業走向單一化的風險等優點。二是處理好“數字化集群”與“集群數字化”的關系,“數字化集群”是培育數字產品的重要方式,是推動“數字產業化”的主要途徑;而“集群數字化”是推動數字技術廣泛應用、實現傳統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式,是實現“產業數字化”的主要途徑。三是處理好數字產業發展和數字產業安全的關系,充分認識到數字產業發展面臨的安全風險更具特殊性,例如數字產業集群高度依賴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一般企業集群難以控制數字產業集群涉及具有高度的標準性、排他性和動態性的技術等。詳情
(光明網記者徐倩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