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王夏雨(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
當今時代,數字技術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數字技術賦能下的文化產業正經歷轉型與重塑,文化消費呈現巨大發展潛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順應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趨勢,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改造提升傳統文化業態,提高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黨的二十大報告就“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我們要用好互聯網與數字經濟帶來的創新力量,通過文化資源數字化、產品化、產業化、規模化、國際化,推動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與文化產業深度融合,創造新的文化服務形式、文化體驗及產業模式,進一步激發文化消費新動能。
近年來,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改變了傳統的文化生產和傳播方式,拓寬了文化產業發展空間和創新路徑。
數字技術賦予文化消費與生產更廣闊的空間和更豐富的形式。在數字技術興起之前,文化消費往往受到地域、交通等限制。數字技術的興起打破了這種局限,使得文化消費成為更廣范圍的共同體驗。無論是通過在線閱讀文學作品、觀看數字化電影,還是參與虛擬現實的文化體驗,消費者都能夠享受到更加多樣化、個性化的文化產品和服務。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的發展更是為文化消費市場帶來了全新的體驗方式。消費者可以通過VR設備體驗身臨其境的文化場景,如虛擬博物館、虛擬演唱會等,增強了文化消費的沉浸感和趣味性。
數字技術催生文化消費與生產的巨大潛力和需求。隨著生活水平和文化素養尤其是數字素養的提升,人們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多樣性需求不斷增長。同時,數字技術發展也為文化消費提供了更加多元的選擇,促使人們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文化產品的設計與創新中。這種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參與的轉變,為文化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動力。此外,移動支付和區塊鏈技術的日益普及,不僅可以實現文化產品交易的快捷與安全,還能有效保護文化產品版權。
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為文化消費與生產帶來了空前的創新發展機遇。數字技術的發展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文化創作、展示和傳播機會,從而豐富了文化產品的多樣性,使得優質文化產品能夠更廣泛地被消費者接受和喜愛。同時,社交媒體和直播平臺等工具使消費者能夠實時互動和交流,深入參與文化活動。這些技術的應用不僅提升了文化體驗的可及性,還增強了其互動性和參與感,為文化產業的生產、傳播、營銷等環節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通過數據分析等手段,文化企業能夠精準地定位目標受眾,提供個性化、精品化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實現產業鏈條的優化和智能化管理,從而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同時也應認識到,進入數字時代,文化產業和文化消費發展亦面臨著諸多挑戰與問題。例如,信息碎片化容易導致文化消費的淺層化;新技術的應用使得作品的傳播范圍有了更大的空間,但同時也給文化產品的版權保護帶來了新的問題。面對這些挑戰,需要我們綜合考慮并采取有效措施,著眼于推動文化與科技結合,利用文化數字化基礎設施和服務平臺賦能文化需求和供給兩端,創新數字文化消費方式和生態體系,持續激發文化產業和文化消費新活力。
第一,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豐富文化消費供給。在社會經濟和科技水平持續提升的背景下,技術應用的全面深化帶動了創新型文化產品和服務的與日俱增。同時,隨著人們對文化品位、鑒賞水平和服務體驗要求的提高,文化產業的數字化轉型不僅是適應數字經濟時代變革要求的必然選擇,也是提高產業發展質量和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舉措。要依托“優質文化+數字技術+成熟工業”的創新模式,加快數字文化產品、業態和傳播創新,盤活文物、場館、演藝等文化資源,提升優質數字文化產品供給水平,引領文化消費潮流。運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數字技術,統籌推進數字影視、數字出版、數字演藝、文化創意等產業發展模式創新,實現數字技術與產業鏈上下游的深度融合,實現文化產業全要素數字化轉型。
第二,打造數字文化服務平臺,拓展文化消費空間。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有利于創造出更多、更新穎的消費場景,使消費者在消費文化產品的同時沉浸式互動式體驗文化趣味。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推陳出新,既利用已有數字技術手段,鞏固并擴展傳統文化在數字領域的展示空間,還要將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尖端技術嵌入文化產業創新全鏈條和全過程,促進前沿虛擬現實空間技術在文化娛樂、旅游、展覽、藝術、體育等消費場景的應用,形成線上線下融合互動、立體覆蓋的文化服務供給體系,搭建更富想象、更具智慧的文化消費新環境。
第三,鼓勵創新和審慎監管相結合,營造良好產業發展生態。數字文化產業是一個技術驅動和創新密集的新興領域,在鼓勵創新的同時也必須確保遵守法律法規。例如,針對數字化技術可能帶來的版權侵權問題,相關部門可以加強版權保護力度,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規,利用先進技術,切實保護文化產業合法權益;針對信息傳播不規范等問題,應加強監管力度,規范內容管理機制,促使相關方更加負責任地提供文化產品和服務,為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