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改革開放、進博會、制造業轉型、民生保障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楊雪冬:改革開放是一種更具全球共識的價值理念】
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楊雪冬指出,面對百年變局中的各種風險和不確定性,改革開放正在成為中國給世界提供的重要全球公共品。改革開放作為價值理念,從其產生就與既有的絕大多數價值理念形成了鮮明對比,更少“西方色彩”,更具全球共識。改革開放是基于當代實踐形成的全新的全球價值理念,這個理念是伴隨著冷戰結束,由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共同勇敢探索和創造性實踐凝結而成的,有著堅實的現實成就基礎。改革開放是代表著時代潮流方向的全球價值理念,開放是歷史潮流,在開放的過程中,各國制度的運行被置于“無影燈”下,因此開放必然會引發制度的自省,推動制度的更新。改革開放是解決當今時代各種挑戰和難題急需的全球價值理念,全球治理中出現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其底層邏輯就是理念赤字,如果沒有更有凝聚力、說服力、普遍性的價值理念來引領,就難以走出一條解決全球治理難題、國家治理困境的新路。改革開放是具有包容性的全球價值理念。不同國家在不同時期必然有不同的實踐形式,不可能只有一種改革、開放的“萬能良方”。在這種理念的倡導下,就要鼓勵更多適應時代要求、符合國情特征的實踐探索,而不能將某種特定做法奉為圭臬。
摘編自《人民日報》
【王永貴:以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高質量發展】
浙江工商大學校長王永貴指出,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需多頭并進,探索切實有效的實踐路徑,把高質量發展要求貫穿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全過程。制造業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推動制造業向高端制造轉型,關鍵在于健全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統籌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合理布局,構建有利于基礎研究的體制機制,向高端制造轉型。數實融合是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也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發力點,健全促進數實融合制度,重點在于加大以5G、大數據中心、云計算中心、工業互聯網等為代表的數字基礎設施投入,提升制造業數字化創新水平,加強產業鏈數智化協同創新,向數智制造轉型。綠色低碳發展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向綠色制造轉型,應注重構建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體系,推動制造業數字化和綠色化深度融合,促進綠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有效結合,在綠色低碳制造領域深入推進服務型制造,構建優質高效的綠色制造服務體系。
摘編自《經濟日報》
【劉濤:進博會為消費提質擴容提供重要平臺機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劉濤指出,連續成功舉辦六屆的進博會已成為新時代我國依托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和全球共享的國際公共產品,對促進消費潛力釋放與結構升級、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發揮了積極作用。首先,展會引入大量優質特色商品,豐富了消費者選擇,為全球中高端、富有異域特色的商品進入國內市場搭建了橋梁。其次,進博會推出的創新采購商意向需求發布機制等做法,提高了供需對接的精準性和專業性,建立了供需精準對接機制,促進了潛在消費需求釋放。再次,進博會通過設置智慧出行、人工智能、綠色低碳、健康養老等專區,采購商、專業觀眾以及普通消費者可以親身體驗科技含量高、產業前瞻性強的各類商品、技術和解決方案,推廣消費新理念,培育了新型消費業態。此外,進博會為首發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激發了消費新動能。應該看到,進一步發揮進博會的消費促進效應還有很大空間。強化進博會國際采購、投資促進、人文交流、開放合作四大平臺功能,可以為現階段我國消費潛力釋放和結構升級增添新動力。
摘編自《光明日報》
【肖安寶: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廣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肖安寶認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凸顯了新的歷史方位下以民生為導向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迫切性與重要性。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把握好發展與民生的辯證關系,樹牢造福人民的政績觀,通過利益合理分配、多方社會合作、創新先行試驗等把各方面的干勁帶起來,將“民心”這個“最大的政治”充分調動起來,提升人民對改革的認同感,使全面深化改革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實現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的良性循環;要把握好盡力與量力的辯證關系,以時不我待的精神積極作為,辦好群眾所急、所需、所盼的民生實事,補齊民生短板,兜牢民生底線,提高改革的執行力;以循序漸進的方法有序推進,使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行穩致遠。
摘編自《中國社會科學報》
(光明網記者徐倩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