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工業革命在帶來挑戰的同時,也將為我國把握新一輪科技和產業發展先機提供契機。就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而言,第三次工業革命同樣帶來了趕超發展的“機會窗口”。
其一,有利于促進二、三產業的深入融合。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到來將進一步加深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趨勢。信息技術向工業、服務業全面嵌入,以及制造技術的顛覆性創新將打破傳統的產品生產流程,制造業和服務業不僅在產業鏈上縱向融合,產業鏈本身也將重組,產品從設計、生產到銷售的各個環節都需要實現二、三產業的深入融合。同時,二、三產業在地域上將呈現聚集的趨勢,中國城市人口多、消費需求旺盛,將有助于未來不同層次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中心的持續形成。
其二,有利于催生新的產業群體和經濟增長點。與前兩次工業革命不同,第三次工業革命不僅會引起工業領域的重大變革,還會影響到服務業領域,催生新的服務業部門,二、三產業融合也將產生眾多新的業態。未來工廠的生產環節將需要極少的一線工人參與,大部分就業集中在研發、設計、采購、營銷等制造業相關服務業。
其三,有利于加快傳統產業的創新驅動和轉型發展。一方面,新技術、新工藝將大量應用于傳統行業,大幅提升傳統產業的技術含量和生產效率,激活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的內生動力。另一方面,一些傳統產業將轉型升級為使用新技術、采用新生產方式、滿足新市場需求的新產業。
其四,有利于緩解日益趨緊的要素約束。第三次工業革命將催生一大批圍繞信息技術、新制造技術、新材料技術的新興制造業,其要素投入量和要素結構非常適合城市的資源供給特征。這些行業以設計、技術、創意的輸出為主,不需要大規模的制造過程,對土地和空間的需求少,屬于勞動集約型和土地集約型行業;產品價值和特征由技術和個性化決定,屬于人才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行業;在要素投入中,智力投入比重高,產品大多是實物與服務的結合,實物生產部分模塊化、標準化程度高,對資源能源消耗小,排放也少,屬于資源集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行業;制造過程大量應用信息技術,生產組織更加科學,屬于物流節約型行業。這些新興產業的發展和壯大也有助于中國制造業突破日益趨緊的要素約束。
【詳細】歡迎關注【光明網理論動態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