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大學生就業求職“軟肋”】
【新聞背景】
就業問題是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重大民生問題。今年5月習總書記在天津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考察時要求,切實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搞好職業技能培訓、完善就業服務體系,緩解結構性失業問題。面對大學生就業難的困境,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激勵措施力促大學生就業,取得明顯成效。但是高等教育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仍是制約大學生就業的主因。
【問題】
促進就業還要關注“內因”
當前,各級政府都不遺余力地采取措施擴大就業,力保就業局勢穩定。從國內的總體情況看,比較完整的大學生就業政策支持體系初步形成,各地也相繼出臺了具體的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政策,在促進大學生就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高等教育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仍是造成大學生就業困境的主因。
職業素養缺乏是求職軟肋
對應高校畢業生求職難的現象,卻是不少用人單位招聘不到需要的人才。造成這一結構性錯位的重要因素,是高校畢業生缺乏用人單位所需要的職業素養。有的學生缺乏基本的求職技能,連簡歷都不會制作;有的缺少職業規劃,對工作性質、職業發展、行業形勢不了解,求職只是誤打誤撞;有的專業知識欠缺,不能滿足用人單位需要;有的貪圖安逸,不愿到基層或艱苦行業就業;有的心理素質差,沒有職業自信,面對就業壓力選擇逃避退卻;有的缺乏敬業精神、團隊協作能力;有的缺乏誠信,求職時腳踩數只船,不知如何取舍;還有的缺乏最基本的禮貌,不懂得尊重人,應聘現場衣衫不整、嚼口香糖、摟摟抱抱等無禮現象經常出現。
提升大學生職業素養勢在必行
提升大學生職業素養,需要高校、社會和大學生共同努力。從高等教育的角度,應解決好三方面問題:第一,更新教育質量觀念,面向社會需求辦學。高等教育要根據社會需要、經濟發展、行業需求確立培養目標,把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畢業生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重要標準。要注重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創新能力和適應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能力,解決好人才培養層次與社會分工不協調的問題、大學生能力素質教育與社會工作崗位需求不匹配的問題。第二,構建職業素養教育體系,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要將職業素養教育納入高等教育課程體系,合理設置模塊,系統開設職業素養教育課程,做到知識教育、專業教育和職業素養教育并重。要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個性化指導,幫助學生確立職業理想,規劃職業生涯,了解職業發展的相關知識,掌握職業實操技能,提升綜合職業素質。尤其要注重學生人格塑造和心態培養,幫助學生確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職業觀,提高職業道德水平。第三,高校要開放辦學,促進畢業生與社會平滑對接。要從大學生就業去向和社會歸屬的角度深入研究,促進大學生能力培養與社會需求和用人單位需要有效對接。高??善刚埰髽I管理人士或技術骨干兼任導師,向學生講授產業發展、行業形勢、專業趨勢以及工作實踐知識;邀請社會企業界有經驗的人士參與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加大實踐教育力度,組織學生到用人單位有序有效地參與實踐和實習,實現學生學業與職業的提前對接。要注重對畢業生參加工作后的情況進行搜集和分析,從社會需求的角度對大學生能力素質培養綜合評價,改進培養方案,幫助學生主動適應社會。
(摘編自光明日報 詳細》》)
歡迎關注【光明網理論動態導讀】
9月18日國內理論動態 專家激辯以房養老 北京擬試點以房助老?
9月17日國內理論動態 以房養老不可能成為中國主流的養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