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高校智庫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十三五”期間我國人口發展戰略、抗日戰爭、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煤炭物流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何東平:光明日報愿為高校英才提供資政建言的平臺】
光明日報總編輯何東平指出,當下發展高校智庫建設,可以說是恰逢其時。建設高校智庫,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首先要從高校深化改革,促進自身的“轉變”做起,轉變觀念、改變學風、扭轉科研方式,把專業知識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要建設好高校智庫,必須從問題出發、深入社會實踐,使研究和結論更具現實的生命力。需要我們改變單一學科、某一專業的視野局限,把各個領域的相關視角融會貫通、協同并進。只有掌握了全局的視角,才能為大的時局發展提供全面而深入的建議。
光明日報愿為高校智庫建設領域的英才提供一個資政建言的平臺,記錄中國高校智庫建設進程中的跫跫足音,發掘高教領域的智庫建設典型,推介學科建設方法和協同創新舉措,宣傳專家學者風采,及時反映知識界對高校智庫建設的意見建議,為高校智庫建設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摘編自《光明日報》
【鄭長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是面向未來的新型現代文明形態】
復旦大學政黨建設與國家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鄭長忠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形態是通過三個邏輯共同演繹得以生成與發展的:一是現代文明發展邏輯,二是社會主義運動邏輯,三是中國自身文明發展邏輯。現代文明發展邏輯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形態具有了人類現代文明形態的一般特性;社會主義運動邏輯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形態存在著對現代文明的超越的內在規定性;中國自身文明發展邏輯,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形態具有了中國特色和中國節奏。
經過了中國共產黨建立以來,特別是建國以來的探索,我們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有了清晰的認識,結合中國實際與現代化建設規律,我們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并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五大建設總布局,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形態建設有了清晰的路線圖。正是在這一路線圖的指引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取得階段性成果,社會主義事業也不斷得到了發展,從而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形態成為了一種面向未來的新型現代文明形態。
摘編自光明網
【任遠:“十三五”期間我國人口發展戰略和政策體系應該發生根本性調整】
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任遠表示,從“十三五”和“十四五”這十年間,整個中國人口格局處于大轉折的時期。這樣的人口格局的大轉折,使得原來適應1980年代以來的支撐人口發展戰略的核心支柱顯得不適應了。未來的人口格局的大轉折需要重新構造新的人口發展戰略,在“十三五”期間布局和開辟新的人口發展略框架和人口政策體系,從而得以支撐“十三五”期間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和發展能力的可持續性,支撐新型城鎮化的不斷發展,支撐民生福利的提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
首當其沖的是需要使國家的生育政策回歸常態。第二,從重視勞動力數量開發利用和汲取“人口紅利”的發展戰略,過渡到重視發揮人力資本作用的“人力資本紅利”發展戰略。第三,加快實現遷移流動人口的市民化和社會融合。第四,國家發展要適應老齡化過程,逐步通過制度建設和社會體制建設,將老齡社會構造成為新的經濟和社會形態。第五,強化家庭的發展能力。人口轉變完成、長期的低生育率、人口遷移流動的加劇,以及相關聯的婚姻模式的變化、城市生活方式的擴散,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家庭規模減小、家庭的功能弱化、家庭支撐家庭再生產和社會生活的能力都顯著下降。
摘編自光明網
【石源華:抗戰勝利奠定中國推行“合作共贏”大國外交的堅實基礎】
中國國家領土主權與海洋權益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復旦大學中國與周邊國家關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石源華指出,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彰顯了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合作與友誼,奠定了當今中國推行“合作共贏”大國外交的堅實基礎。反法西斯戰爭是各國人民共同的偉大事業。中國抗日戰爭得到了蘇聯、美國、英國等反法西斯盟國以及全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寶貴支持。蘇聯軍事顧問團和志愿航空隊直接參加了中國抗戰,血灑中國戰場;美國飛虎隊開辟了飛越喜馬拉雅山的駝峰航線,與中國軍隊并肩作戰;加拿大白求恩醫生、印度柯棣華醫生等來到中國戰場救死扶傷;朝鮮義勇隊和韓國光復軍在中國戰場誕生,成為參加中國抗戰的國際縱隊;拉貝和饒家駒等國際友人在南京、上海等日軍占領區冒死救護難民,拯救了無數生命;日本在華反戰同盟也加入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戰斗行列等。他們都為奪取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作出了無私的貢獻。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寶貴經驗和中國人民與世界愛好和平人民在戰爭中結成的戰斗友誼,將成為人類社會和平發展的共同精神財富和推進國際社會合作的重要政治資源,也將成為中國在新的歷史時期推行“合作共贏”大國外交、建設和諧世界的巨大動力。
摘編自《中國社會科學報》
【趙曉雷:推進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的三個維度】
上海財經大學財經研究所所長、自由貿易區研究院院長趙曉雷指出,上海自貿試驗區第二階段的建設要根據這一目標從三個維度推進。1.繼續將制度創新作為主體建設任務深化推進的主線。通過以上“深耕試驗區”路徑,使上海自貿試驗區成為與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高地,吸引全球高端要素和產業集聚。2.以功能培育為引領推進制度政策創新先行先試。注重圍繞新的業態功能培育、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方式轉變,努力形成促進投資、貿易和創新的政策支持體系。以功能培育為引領推進制度政策創新可以帶動形成新的產業鏈,新的就業機會及收入流就產生了。3.創新試點對接國家戰略的制度平臺。上海自貿試驗區要繼續準確把握國家戰略意圖,積極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創新試點一系列技術含量高、創新要求高、戰略意義大的政策平臺,走在制度創新最前沿,力爭建設成為開放度最高的自由貿易園區。
摘編自《解放日報》
【楊樺菘等:解決煤炭物流的脆弱性問題需要打“組合拳”】
中國礦業大學楊樺菘、伍旭東、賈恒認為,受多種因素影響,我國煤炭物流系統呈現脆弱性特征。在當前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必須研究其產生的原因和表現,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減少和消除煤炭物流的脆弱性,促進我國煤炭物流體系的現代化。為提高煤炭物流系統的應對能力,各子系統應該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價值共創、協調運作和風險共擔,解決煤炭物流的脆弱性問題需要打“組合拳”。第一,深化體制改革,完善市場體系。第二,明確能源輸送戰略,完善煤炭物流通道。第三,健全煤炭儲配體系,打造流通整合平臺。第四,推進企業轉型升級,培育大型物流企業。第五,推廣先進物流技術,加快人才培養。第六,推動煤炭物流企業走出去,加強煤炭物流國際合作。
摘編自《中國經濟時報》
(光明網記者蔣正翔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