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楊金田(河北經貿大學副校長、教授);賈文彤(河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教授);張衛(河北經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
舉辦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是國之大事、全球盛事。在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突出科技、智慧、綠色、節儉特色,注重運用先進科技手段,嚴格落實節能環保要求,保護生態環境和文物古跡,展示中國風格”,同時強調“要堅持綠色辦奧、共享辦奧、開放辦奧、廉潔辦奧的理念,突出科技、智慧、綠色、節儉特色”。“科技冬奧”是本屆冬奧會的主要特色,“科技冬奧”不僅僅在于借助奧運平臺展示某一個或幾個新技術,或者僅僅為奧運舉辦作出貢獻,而是要充分利用冬奧契機,落實辦奧理念,推動科技創新,將科技成果推廣應用在產業發展、城市運行和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動人類社會“一起向未來”。
北京冬奧會籌辦伊始,中國科技部就會同北京冬奧組委、北京市、河北省、國家體育總局等有關部門和地市成立了科技冬奧領導小組,制定實施《科技冬奧(2022)行動計劃》,圍繞“零排供能、綠色出行、5G共享、智慧觀賽、運動科技、清潔環境、安全辦賽、國際合作”等八個方面統籌設計重點任務,助力冬奧籌辦工作。科技成果在提升北京冬奧會辦賽水平的同時,還將被更多地應用于推動社會發展及改善人民生活,這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改善居民生活方式,引領智慧城市建設。在5G移動互聯、云計算、大數據、衛星導航、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支撐下,北京冬奧不僅將給世界帶來精彩的觀賽體驗,更重要的是將冬奧新技術融入未來居民生活,為世界探尋更好的未來城市生活解決方案。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人工智能、北斗導航等高新技術支持的京張高鐵、全程5G和智能駕駛復興號智能動車組、先進的智能化和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支撐的無障礙設施,等等的應用和推廣,都將極大便利人們的日常通行。冬奧會期間,自動駕駛、自主泊車不再稀奇;“云轉播”技術大大減少轉播車和相關設備的高昂投入;城市訪客通過“冬奧APP”,可以一鍵獲得吃住行游購娛等所有城市服務;基于人工智能的最優交通解決方案可以應對大范圍交通癱瘓或交通管制的問題。因冬奧會而產生的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在帶動北京作為“雙奧之城”在數字化時代的發展,使北京成為智慧城市建設先行者的同時,將逐步擴散到我國每個城市,世界每個角落,惠及數字化時代下的每一個人。
二是助力冰雪運動裝備研發,帶動冰雪產業可持續發展。籌辦冬奧以來,冰雪利好政策陸續出臺,冰雪產業迅猛發展,冰雪市場需求不斷增加。借助冬奧會契機,中國冰雪運動裝備產業依托院校、科研機構、企業等冰雪產業專家、技術力量,聯合研發冰雪運動裝備,打造自主品牌,促進中國冰雪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同時帶動了中國冰雪產業的全球化發展。比如,河北經貿大學聯合北京宇航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北京體育大學等11家科研院所共同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冬季項目碳纖維復合材料高性能器材關鍵技術”,在雪車、滑雪板、冰球桿、冰鞋及輔具等冰雪運動裝備方面實現重要創新。另外,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與冰雪產業緊密結合,“智慧冰雪服務”“智能冰雪產品”“冰雪場館數字化運營”等成為冰雪產業發展新趨勢。冰雪產業助力冰雪運動的發展,也必將為人類未來健康生活開啟新的篇章。
三是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全面實現碳中和。北京冬奧會各項場館建筑的低碳節能工作貫穿建設全過程。在場館的規劃、建設和運行階段,冬奧會相關設計人員最大限度利用現有場館和設施,制定綠色建筑標準推動場館節能改造,創新建筑設計,采用新技術和可重復利用材料進行改造升級,創新性地實現了冬季項目與夏季項目雙輪驅動,大大減少了新建場館所產生的碳排放。例如,國家游泳中心通過在游泳池搭建可移動、可轉換的場地結構,安裝可拆裝制冰系統,并借助全球最先進的二氧化碳制冰技術,在保留水上功能的基礎上變身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冰壺和輪椅冰壺場館,創新性實現“水冰轉換”,成為世界上首個在泳池上架設冰壺賽道的奧運場館;在交通方面,規模化應用清潔能源車輛,通過智能化管理提升交通運行效率,構建冬奧低碳交通體系,特別是氫能源汽車在服務場景多、氣候條件差、道路情況多變的冬奧會發揮的示范應用,必將對全世界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發揮重要推動作用;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建立跨區域綠色電力交易機制,實現冬奧場館100%綠電供應;在生態修復方面,盡可能減少人工建筑和人為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干擾,應用技術創新促進生態修復,為賽事實現碳中和奠定堅實基礎。北京冬奧會的這些低碳理念,將為未來低碳環保設施建設指引方向。
四是分享中國抗疫經驗,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為冬奧會的順利舉辦創造了保障條件,也給其他國家戰勝疫情增添了信心。北京冬奧會上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實現疫情精準防控。可穿戴式體溫計——“腋下創可貼”為疫情防控“站哨”預警,可為大型活動的群體無接觸體溫監測提供技術支撐;消毒機器人和防疫提示機器人在場館內提供消殺、清掃、送餐、引導和防疫巡視等服務;5G送餐機器人負責將食物從備餐間送到休息室,送餐機器人可自主避障,食物艙處于密封狀態,保證食物清潔安全送達。這些技術在保障冬奧會安全舉辦的同時,也將作為我國抗疫成功的經驗,分享給更多國家。
同時,北京冬奧會對促進文化交流、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等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冬奧會是促進后疫情時代經濟發展和文化傳播的一個重要加速器,更是跨文化交流與互鑒的重要平臺。超大8K超高清地面顯示系統、人工智能實時捕捉技術,依靠強大科技實力的支撐,全世界人民得以見證一場科技感、未來感十足的奧運會,得以更真實清晰地了解當代中國。“一起向未來”的北京冬奧會必將為發揚奧林匹克運動精神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綜合來看,“科技冬奧”,將在未來社會生活、冰雪產業、設施建設和人類發展等眾多方面發揮積極的引領作用。科技冬奧,打造中國品牌,弘揚中國文化,彰顯中國力量,創新發展理念,引領世界一起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