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數字經濟對全球都是新技術、新業態,對中國而言是非常難得的發展機會。中國再一次站到了產業創新的第一線,非常值得我們自豪。然而問題的關鍵是如何持續保持這種態勢,一步步逼近最前沿,而不是逐漸偏離前沿。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數字化機遇”,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數字經濟助力經濟持續增長
現在,中國經濟已經面臨很多挑戰,成本、人口和全球環境的變化意味著不能再走老路。大家都知道我國正在構建經濟新發展格局,即以國內經濟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兩個循環互相促進。在此背景下,數字經濟能發揮怎樣的作用?北京大學國發院教授黃益平在《北京日報》撰文指出,數字經濟有助于形成全國統一的大市場、縮小地區差異、有利于推動創新發展。研究發現在2013年以前,消費者價格指數起伏很大;2013年以后突然變得平穩。這背后的原因可能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電商、移動支付和物流運輸的日漸發達。通過數字技術把全國的市場整合到了一起,物流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只有這樣,整個市場才能結合到一起,全國統一大市場才成為可能。數字技術把全國各地的人都連接起來,哪怕是身處小山溝的種植戶,也可以足不出戶掌握全國的需求動態。
此外,數據是數字經濟中的重要元素,其應用有助于提升效率,具備很多優勢。然而數據也需要風控,如果沒有一套好的規則,無法保護個人隱私和商業機密等有關數據,數字經濟的發展就會出現很多問題。在中國,需要找到一種平衡,既要適當地保護必要的、基本的權利,也要留下足夠的空間讓企業創新。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詳情
筑牢數據要素流通的安全底線
風險防控是數據流通利用的底線要求。目前我國已出臺數據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構建了數據安全風險防控制度的整體框架。然而數據市場仍然存在著巨大的制度需求,有賴于將數據安全的原則性要求和基礎性制度與數據交易的市場結構和運行規律相結合,轉化為數據市場專門性規定和交易規則,通過精細化協調化的制度統籌數據市場的安全與發展。武漢大學網絡治理研究院副院長、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袁康在《光明日報》撰文指出完善風險防控制度的三個關鍵點。
落實數據安全審查制度。結合數據分級分類保護制度明確數據流通安全評估的申報標準,在合理進行差異化處理的基礎上,充分評估數據流通交易所帶來的風險程度以及流通的合理性、正當性和必要性,避免可能存在風險隱患的數據流向市場。
加強數據流通的安全防護。將數據市場基礎設施納入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框架并實施重點保護,避免因受攻擊、侵入、干擾和破壞導致數據泄露、篡改、破壞以及非法獲取和利用。
優化數據流通合規監管體系。全流程合規是數據流通安全的基本要求,構建完善有效的數據流通合規監管體系,激發協同治理效能,有助于保障數據流通的安全可控。詳情
數字化引領工業技術升級
“5G+工業互聯網”處于技術突破階段,在基礎設施布局建設、技術應用的滲透領域與應用規模、應用場景和終端產品拓展等諸多方面演進升級。在6G愿景下,跨地域、跨空域、跨海域的“空—天—海—地”一體化網絡將被構建,實現真正意義的全球無縫覆蓋。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金碚在《經濟日報》撰文指出,“5G+工業互聯網”是當代工業技術進步的關鍵之一。該技術的升級可以賦能眾多產業部門和行業領域,促進生產力普遍提高,同時增加經濟效益,孕育龍頭企業,增強資本實力,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該技術的普及還能促使知識共享、技能平民化,只要具有一般知識水平就可以運用高技術設備。還有不少新就業崗位被創造出來,例如快遞業、網約車行業等廣泛發展,吸納了眾多從業者。
“5G+工業互聯網”的技術升級特征突出表現為:一方面,吸引更多資本投入、更多企業參與,推動技術進步,形成產能及盈利模式。另一方面,使“5G+工業互聯網”技術融入更多工業、交通、服務等領域,特別是向能夠直接惠及民生的領域推進,例如醫療、教育、養老等。越是民生福利供應不足的領域,“5G+工業互聯網”就越有用武之地,通過顛覆性技術變革,使全民共享。詳情
主動探索提升數字話語權
AIGC技術的興起代表著人工智能已經從感知智能時代逐步過渡到認知智能時代,雖然技術的演進面臨諸多不確定性,但可以肯定的是,數字空間正成為大國博弈的新戰場。AIGC技術作為引領新一輪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和核心驅動力,遵循權力的邏輯,不斷生產、重塑和支配新的政治、經濟、社會關系,改變著國家間博弈局勢。華東政法大學中國法治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教授闕天舒在《中國社會科學報》撰文強調,不論是出于自保和發展目的,還是為了積極推進全球數字治理、踐行大國責任,中國都應主動探索提升數字話語權的中國方案。第一,構建完整協調的數字法律體系。結合《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出臺與人工智能生成技術相關的《數字產品法》,明確美國數字巨頭及其產品在華具體權限;結合《數據安全法》與《網絡安全法》,制定《數據流通法》等數字傳播相關的法規,防止美國對我國的數據壟斷與信息轄制。第二,兼顧數字技術進步與人文理性。要注重挖掘我國產品的獨特性,提高其市場依賴性與競爭優勢。同時,我國可利用智能技術與平臺在國內外增加對中國的正面宣傳,實現廣泛覆蓋與精準推送,并及時清除對中國錯誤言論的傳播。第三,倡導數字空間合作并引導設立規范。要明確各國數字治理的舉措并做好銜接,可在規定相似、標準相近的國家間確立技術與數據自由流動的協定等,并努力將成功的區域性協定及其規范納入全球數字治理中。詳情
(光明網記者 李彬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