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京津冀一體化、歷代腐敗的內容、公立醫院改革、信息化發展、中國全球化新布局、戶籍制度改革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李虹:京津冀一體化關鍵在協同,難點也在協同】
廊坊職業技術學院李虹認為,京津冀一體化關鍵在協同,難點也在協同,要以改革創新的辦法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從體制機制建設入手,突破行政分割、市場壁壘的束縛,形成目標同向、措施一體、作用互補、利益相連的體制機制。一要創新市場共建機制,應積極探索區域內資源要素自由流動的制度安排,形成有利于承接京津功能疏解和產業轉移、有利于資金科技人才等各類要素自由流動、促進一體化發展的政策體系。二要創新利益共享機制,應探索建立橫向與縱向結合、公平與效率兼顧的區域協調機制。三要創新公共服務機制,主動加強與京津兩市的溝通協商,對接京津制度安排和服務水平,逐步縮小與京津公共服務的差距,大力推進京津冀公共服務的同城化建設。
摘編自《經濟日報》
【卜憲群:生活腐敗是權力腐敗的先導】
中國社科院歷史所所長卜憲群指出,歷代腐敗概括起來有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生活腐敗,主要指統治階級成員以權力為基礎,貪婪無度地攫取錢財物,追求極度的物質享受,是個人私欲超越了社會常態和法制而產生的腐敗行為;二是權力腐敗,主要指侵犯、濫用、踐踏公共權力,如獨斷專橫、用人不公、權錢交易等,本質上是個人私欲凌駕于公共權力之上的腐敗行為,嚴重時導致國家機器無法有效運轉,公共權力演化成謀求私利的工具;三是在生活腐敗與權力腐敗基礎上形成了社會風氣的腐敗,表現為某些重要社會群體的集體性腐敗,甚至呈現出向全社會轉化的趨向。對當權者來說,生活腐敗往往是權力腐敗的先導,而權力腐敗的背后,往往伴隨著生活的腐敗。
摘編自《檢察日報》
【陳航等:下一步公立醫院改革的九個重點方面】
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黨委書記、副研究員陳航等撰文指出,2012年5月,北京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正式啟動。改革總體思路是試點探索“兩個分開”(即管辦分開、醫藥分開)、建立“三個機制”(即財政價格補償調控機制、醫療保險調節機制、醫院法人治理運行機制)。
下一步公立醫院改革應重點在以下九個方面進行綜合改革:一是建立符合首都特點的醫療服務體系;二是加快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三是建立多元化多層次的全民醫保支付體系;四是加快醫療服務定價方式和價格管理改革;五是加快醫藥耗材流通領域改革;六是加快人事制度和科研體制改革;七是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八是實現醫療信息共享互通;九是加強健康促進工作。
摘編自《中國行政管理》
【羅文:信息化發展的問題與對策】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羅文撰文指出,我國信息化發展面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網絡空間中國家、組織與個人的權責如何界定。二是網絡空間行為的有效性如何確認。三是網絡監管與治理如何制度化規范化。還有一個問題是信息安全的挑戰怎樣應對。
當前,牢牢把握信息化發展的主動權,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考慮制定網絡空間國家戰略。二是完善網絡空間法律法規。三是規范網絡監管。對網絡空間的監管應法制化、規范化、透明化。四是從法律和技術兩方面加強信息安全管理。五是突破信息產業核心技術瓶頸。
摘編自《經濟日報》
【張茉楠:中國全球化新布局的四大戰略重點】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副主任張茉楠指出,未來,中國必須順應當前世界經濟格局的深刻變化,構筑新的全球化戰略布局及重點。第一大戰略重點是應該以促進雙向投資為重點的新一輪對外開放戰略。第二大戰略重點應是以構筑全球自由貿易網絡為重點的自貿戰略。第三大戰略重點應是以結構調整和升級為重點的全球價值鏈戰略。第四大戰略重點是以促進世界經貿大融合為重點的跨區域互聯互通戰略。
摘編自《證券時報》
【陸銘:戶籍制度改革會成為下一輪中國經濟企穩回升的動力】
上海交通大學和復旦大學教授陸銘認為,此次戶籍制度改革和人口流動方向會給城市產業發展帶來機會,可能成為下一輪中國經濟企穩回升的動力。主要表現為:(1)居民需求釋放所帶來的服務業發展,特別是大型城市消費型服務業的發展會有明顯增加。在需求方面,有人口增長和收入增長的帶動,供給方面勞動力短缺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2)東部地區制造業勞動力短缺現象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3)巨大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需求,特別是道路、地鐵、學校、醫院方面投資機會增加,也會給中國下一階段經濟增長帶來動力。
摘編自《東方早報》
【秦德君:從社會治理視角看戶籍制度改革】
公共問題專家秦德君認為,此次戶籍制度改革在社會治理上意義非凡,主要可歸納為三方面。一是從身份社會邁向國民社會。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的二分,使半個多世紀以來形成于計劃經濟時代的舊身份標識不復存在,這是歷史性的進步。二是從固化社會步入流動社會。舊的戶籍制度制約著進一步的社會流動,加速社會群體和各種經濟要素、社會資源的自由流動,才能實現效益最大化,有利于“橄欖形”社會的建立。三是從權力社會走向權利社會。以戶籍改革為新起點,社會治理步入以實現公民權利為重心的新型管理形態,反映了社會文明進步的腳印。
摘編自《深圳特區報》
(光明網記者蔣正翔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