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條理解用藥規定或不利治療
不合理用藥,同樣還存在著家長不遵照醫囑給兒童服藥。但不是所有的藥物,劑量增大,療效就一定增大。醫生開具的劑量,已經根據小孩的病情、嚴重程度、疾病發生階段做了一個綜合判斷,這個劑量是符合的兒童最佳情況,所以應該遵照醫生的指示,不要擅自改變給藥的劑量,或者給藥的頻率、給藥的方法,這樣的話,有助于保證用藥的安全。
專業的事情還是交給專業的人員去做,劑量調整、藥品選擇應依從醫生建議。家長會通過網絡查詢認為,醫生所開藥品不對。因為臨床情況非常復雜,有許多藥盡管規定禁止兒童使用,如四環素類藥禁止八歲以下兒童使用,但是有的兒童疾病感染非常嚴重,在其他藥物無效的情況下,醫生會權衡利弊,考慮使用這個藥物。不能教條理解這些規定。
藥物治療是一個復雜工程,許多問題有待醫學科學進一步研究解決,公眾對藥物治療的諸多問題存在認識誤區也是必然的。執業藥師應該與臨床醫生一道共同努力,通過各種途徑宣傳、糾正不正確的認識,讓家長克服貪貴圖快、過度謹慎的心理,提高兒童治療的依從性,進而提高藥物治療效果,保障兒童這個特殊群體的用藥安全。同時也呼吁社會正確認知臨床試驗志愿者招募,盡管試驗具有一定風險,但也有著嚴格的準入機制,只有通過不斷的臨床試驗,才能不斷提高國內用藥安全。國家對于藥物試驗過程中發生的不良反應和嚴重不良反應的處理流程和補救機制都是有著嚴格的規定和監督的,志愿者絕對不是實驗室里的“小白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