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城市治理、教育公平、行政審批、“互聯網+”、上海建設、亞洲安全觀、立體網絡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李敏:城市治理要重視對社交媒體的“網絡執政”】
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城市治理與危機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李敏指出, 2013年夏天,土耳其、巴西、美國、英國連續發生騷亂事件,不僅是燒毀幾輛汽車和幾間店鋪,更是破壞了這些國家的社會體系和民眾的價值觀。”隨著中國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城市成為人們生產和生活的集中聚集區,總結海外城市騷亂的教訓,對中國的城市管理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1.城市文化建設要注重培育青年人“共識價值觀”。2.社會公平正義是創造城市“族群和諧共存”的基礎。3.依法執政需要摒棄“法不責眾”、“強施以法”的維穩思維。4.網絡時代城市治理需要重視對社交媒體的“網絡執政”。
在中國,微信、QQ、微博等社交媒體與國外的黑莓通訊、臉譜和推特等社交網站類似,將對城市的穩定與否起到重大作用。因此,作為城市管理者,在網絡時代的城市治理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對社交媒體的“網絡執政”,只有這樣,才能保障政府決策的科學化和實效化,確保社會管理創新過程中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的有機結合,從而最終實現由傳統的“保穩定”進入“創穩定”的新思路。
摘編自《紅旗文稿》
【袁貴仁:四方面重要舉措縮小教育公平差距】教育部部長袁貴仁表示,教育公平關系到人生起點的公平、發展機會的公平。我們的目光要關注千千萬萬身處不同環境中的孩子,我們的政策要惠及千千萬萬身處不同環境中的學生,我們的目的是要讓每個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
一、要加快縮小城鄉教育差距。長期以來,受城鄉二元結構的影響,我國農村教育相對落后,辦學條件較差,教師隊伍不穩定。二、要加快縮小區域教育差距。受經濟社會發展影響和制約,我國東中西部教育差距較為明顯。要繼續實施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劃,創新對口支援方式,集中支援高校的優勢學科協同支持受援高校,全方位提高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綜合實力。三、要加快縮小校際教育差距。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為了“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我國實行重點學校制度,集中財力、物力辦了一批重點中小學,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四、要提高困難群體教育保障水平。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留守兒童、殘疾兒童少年等群體面臨特殊困難,需要更多的關心、支持和幫助。
摘編自《學習時報》
【劉振剛:行政審批事項的增與減,并不能由行政審批自身決定】
北京市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主任劉振剛認為,關于行政審批事項的增與減,其原本就不該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恒數。作為國家行政管理的手段,行政審批事項的多與少、增與減,一定要以國家管理的現狀與需要為前提。也就是說,我們需要拿捏的是行政管理的松緊張力,以此來確定行政審批的多寡。行政審批作為社會管理的一個構成手段,審批與審批后的其他管理手段形成社會管理的一個張力系數。反之,當輕審批時,審批后的日常管理則相對要重,否則社會管理將會失衡失度。
社會管理的這個張力系數也是隨社會的發展而變化的,如果這個張力系數需要調整,它并不能由行政審批自身決定,而取決于社會管理的政治與行政決策。計劃經濟及單一制國家體制的管理系數相對而言偏緊,而市場經濟及分權的聯邦體制社會管理系數相對來說偏松。這是由特定的社會管理體制本身的屬性決定的。但不論哪種體制,社會管理系數都會隨國家的發展做出調整,或緊或松,絕非固定不變。國家的政治決策決定和影響著社會管理系數的調整,進而影響著事前審批與事后管理的系數的比例分配,或前緊后松,或前松后緊,合理配比必不可少。
摘編自《北京日報》
【佟力強:“互聯網+”將成為破解城市治理難題的有效手段】
北京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佟力強認為,在“互聯網+”的大局下,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物聯網成就了無限可能,金融、媒體、交通、教育、醫療、農業、民生等領域不斷涌現出新的網絡應用,許多以往不可企及的事情都將變成現實——通過對各種數據的監測來指導農產品的科學種植生產,形成農產品可溯源系統,保障食品安全;借助云視頻技術,可以預約三甲醫院的名醫在線問診,終結在醫院看病排隊等候時間長、問診時間短的尷尬現狀;網絡名校實現高端教育的大眾化……同時,“互聯網+”將成為破解交通擁堵、智慧停車、居家養老、社區管理等城市治理難題的有效手段。在這種趨勢下,未來中國將沒有傳統行業,每一個行業都將被全面互聯網化,或者用互聯網思維和技術手段來武裝自己。到那時,人們不得不承認網絡社會并不虛擬,而是現實社會在網絡空間的延伸,是實實在在社會生活的一部分。
摘編自《北京日報》
【肖林:上海建設與“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聯動】
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黨組書記、研究員肖林表示,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體現了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總體部署要求,是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舉措。上海要做好這篇大文章,不僅要從上海自身出發,更要從全國、全球的層面來謀劃。
“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是中國全方位開放與全面發展的內在要求,是集經濟社會、內政外交與時空跨越為一體的歷史超越版。上海是全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擁有強大的科技資源優勢,應強化科創中心建設與“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的聯動發展。一是利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科技創新資源,加快構建開放協作的區域創新體系。二是充分依托“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產業分工,助推上海產業創新發展。三是充分發揮上海科創中心對“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輻射服務功能。
摘編自《文匯報》
【姚遙:讓人民深入理解亞洲安全觀】
中國公共外交協會研究部主任姚遙指出,新中國將中華外交傳統與現代外交原則相結合,逐漸形成了富有中國特色的外交理念。歷史上,在傳統大國路徑下,以強權政治、零和游戲為特征的殖民體系和冷戰安全體系,成為“以大欺小、恃強凌弱”的代名詞。中國提出的亞洲安全觀,強調“不能犧牲別國安全謀求自身所謂絕對安全”“任何國家都不應該謀求壟斷地區安全事務,侵害其他國家正當權益”“強化針對第三方的軍事同盟不利于維護地區共同安全”,呼喚的是地區公平正義,反映的是中國傳統和合文化,維護的是國際關系準則。
中國公共外交在亞洲地區的重要目標之一,便是與亞洲鄰邦營造相通的話語體系,找尋超越傳統大國路徑的新視角,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中調和群己利益、協和萬邦關系、共護天下蒼生的群體意識,提出為亞洲國家所熟悉的一種“群體導向”的新型世界觀。中國與亞洲大部分國家共享著持續千年的歷史淵源,這條生生不息的文化脈絡撐托著亞信平臺,促使亞洲億萬人民深入理解、認同和支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
摘編自《人民日報》
【孫思敬:把有效發揮安全穩定“壓艙石”作用作為落實“四個全面”的根本任務】
武警部隊政治委員孫思敬認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迎接挑戰、破解難題、化解風險的過程,對安全穩定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高。武警部隊肩負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的神圣使命,必須有效發揮安全穩定“壓艙石”作用,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供力量支撐和安全保障。
按照“多能一體、有效維穩”的戰略要求提升部隊戰斗力。把遂行任務作為錘煉戰斗力的實踐平臺,做到動中抓備戰、強能力,全力干好維護社會穩定這件大事。堅決打好軍事行動政治仗。堅持軍事服從政治,嚴把政策,依法行動,把講政治要求落實到一兵一卒、一崗一哨。大力弘揚人民軍隊優良傳統,當好戰斗隊、工作隊、宣傳隊,以實際行動為黨分憂、為民謀利,努力成為讓敵對勢力懼怕的威武之師、讓人民群眾愛戴的文明之師。堅持在全面深化改革大局下行動。始終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統一思想,堅定信心、聽令而行,胸懷大局、放眼長遠,堅決擺脫僵化思想束縛和利益固化藩籬,以實際行動服從服務大局。按照建設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現代化武裝警察部隊的要求,深入研究新形勢下武警部隊建設階段性特征,著力推進體制編制優化、執勤方式改革、指揮控制手段創新、組織形態現代化等重點領域和環節的改革,不斷提高部隊戰斗力,譜寫強軍興軍新篇章。
摘編自《人民日報》
【陳朋:搭建有效監督的立體網絡】
陳朋撰文指出,對“一把手”進行監督不僅維系于權力架構和監督機制,還同社會環境的支持密不可分。要激發和保護公眾的監督熱情,創造一種勇于監督、監督光榮的良好氛圍。對此,可以開發網絡平臺,探索紀檢監察信訪舉報“直通車”運行方式,實現舉報直接受理,進一步打破群眾舉報層層反映的傳統模式。建立健全廉情監測點,鼓勵從生產生活第一線聘請廉情監測員,通過網絡、電話、信訪、座談等形式開展“一把手”廉政及自律情況的監督。擴大全委會、常委會票決“一把手”范圍,提高干部群眾參與“一把手”選拔任用監督程度。建立“一把手”行為失察追究制度,健全經濟監督,堅持加強對“一把手”任前、任中和離任的經濟審計。完善交流任職制度,對在一個職位上工作時間長的管人管錢管物的“一把手”進行適當異地交流、崗位輪換,以打破其關系網、人情網。
根據新情況新問題新變化,有針對性地展開“靶向教育”,筑牢“一把手”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增強思想自覺。為此,要以“一把手”為重點,設置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學習教育活動,幫助其鞏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時,還要創新教育培訓平臺,著力構筑全新的教育載體以提高教育的震撼力和說服力,提高其依法履職的成就感,實現組織要求和個人追求的有機統一。
摘編自《學習時報》
(光明網記者 李貝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