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調查問題加載中,請稍候。
若長時間無響應,請刷新本頁面
作者:浙江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肖文,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研究員 范保群
當前,我國經濟總量和占世界經濟比例不斷提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程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更趨完善,先進制造業實現快速發展,傳統產業進一步轉型升級,過剩產能得到有效化解,創新驅動引領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和“粵港澳大灣區”等為引領的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扎實推進,開放經濟提質增效,“一帶一路”建設亮點紛呈,對外貿易多元化趨勢明顯。即便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沖擊之下,2020年我國仍然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國家。“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面臨的內外環境將更加錯綜復雜。推進“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強化創新引領、布局先導產業、推進區域協調發展。
一、“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面臨復雜多變的內外環境
(一)順與逆:全球不確定性編織復雜外部環境
全球化與逆全球化交織加劇了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的復雜性。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逆全球化等思潮頻現,“黑天鵝”“ 灰犀牛”等事件頻發,世界經濟穩定性經歷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此同時,新興市場國家綜合實力不斷提升,在全球經濟中的比重持續提高,國際貿易地位不斷攀升,國際經貿規則體系變革重構,也將重構全球分工網絡。
(二)分與合:中美關系呈現競合更替態勢
中美關系走向深刻影響著全球政治經濟的穩定發展。當前,美國國內失業率陡增,經濟衰退趨勢明顯,亟需擴大就業、穩定經濟,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一定程度上幫助了其國內問題緩解,典型表現為近兩年來美國與中國的“部分脫鉤”。在“十四五”時期,雖然中美經貿合作是大勢所趨,但隨著中國實力不斷增強,美國對華遏制策略將可能進一步強化,全方位、深層次競爭將大概率成為常態。
(三)近與遠:疫情全球化沖擊著世界穩定發展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引致世界各國所面臨的基礎不穩、動力不足、發展失衡、糾紛多發等矛盾沖突進一步激化。中國作為世界經濟的“穩定器”,雖因疫情出現工人返程、工廠復工延滯等問題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生產,使得企業供給出現困境,但我國很快依靠強大的國家治理能力,有效控制住了國內疫情。全球疫情不會很快結束,隨著防控措施的跟進和疫苗的投放,全球疫情將可能呈波浪式下行趨勢,但外防輸入仍是我國很長一段時期疫情防控的重點和常態,我國的對外經濟交往在整個“十四五”時期可能都將受到影響。
(四)破與立:國內經濟轉型升級速度持續加快
我國經濟基本面長期向好,綜合國力持續增強,國際競爭力不斷提高,發展前景依然廣闊。總體而言,“十四五”期間我國經濟總量持續增加,現階段產業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制造業更加高端化,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產品體系也更加健全,消費更加多元化、高端化,但不可否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依舊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仍然存在,中國經濟到了能否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時期,建立符合現代化經濟體系所需的體制機制,破除市場流通壁壘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
二、以四大舉措助推我國“十四五”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全面深化改革,完善社會主義現代經濟體系
未來要持續推進市場化改革,進一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不斷完善社會主義現代經濟體系。一是需要堅持競爭中性原則,保證各類市場主體能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激發市場主體的創新動力與創造活力。二是要打破行政壟斷壁壘,推進“放管服”改革,促進資本等要素自由流動、企業進出自由,加快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大市場。三是鼓勵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特別是消除各種隱形壁壘,加強對民營經濟的法治保障,推進民營經濟健康穩定持續發展。
(二)強化創新引領,加速轉換經濟增長核心動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深入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一是要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引導社會資本進入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等新基建,夯實創新驅動經濟發展的動力基礎。二是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提升科技治理體系現代化水平。進一步完善科技中介市場,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三是要完善科技服務體系,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鼓勵名校、名企、名院合作推進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攻關,為創新驅動導入高端人才要素資源。
(三)布局先導產業,培育世界級的先進產業集群
圍繞數字經濟、生物醫藥、航天產業等未來先導產業,加快培育創新型領軍企業,促進龍頭企業從規模優勢轉向創新優勢。一是聚焦5G網絡、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新興產業,發揮各地區要素稟賦優勢,加快優化新生產力布局。二是培育先進產業集群,探索產業體系從“大而全”轉向“專而精”,深層次嵌入全球產業大循環,積極參與全球產業鏈競爭。三是打造面向全球的產業創新高地,推進產業、資本、高端人才等創新資源集聚,形成全球生產網絡中的技術轉化中心。
(四)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城市群
聚焦京津冀、粵港澳、長三角等重點區域,打造世界級城市群和先進制造業集群,提升城市群的全球競爭實力。一是加快導入人才、創新、產業、金融等資源要素,重點打造具有全球創新要素配置能力的都市圈和城市群。二是完善交通等基礎設施,放寬城市落戶等限制性條件,相對消除城市之間發展壁壘,進一步縮小區域發展差距。三是推進東中西部協調發展,重點關注革命老區、偏遠山區等,在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的基礎上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