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調查問題加載中,請稍候。
若長時間無響應,請刷新本頁面
作者: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唐愛軍
在中國現代化的實踐過程中,國家、人民、資本這三方力量或者說三大要素發揮了重要作用,構成了中國道路的“力量主體”。中國道路的實踐展開,根本上說來,就是這三種力量的推動及其相互協調。讀懂中國道路,準確把握三大要素及其相互關系是題中應有之義。概括說來,中國道路是一條利用資本并駕馭資本的現代化之路;中國道路充分發揮國家權力的雙重功能,表現為動力、平衡和導引等作用;人民是中國道路的歷史主體和價值主體,引導和規范資本和國家權力。
那么,國家權力在中國道路中的角色是什么?在馬克思主義傳統中,“國家權力”一直是解釋人類社會結構及其變遷的核心范疇,也是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的重要范疇。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馬克思指出:“我考察資產階級經濟制度是按照以下的順序:資本、土地所有制、雇傭勞動;國家、對外貿易、世界市場。”前三項是“資本論”,后三項是“國家論”。可以看出,馬克思對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分析,除了資本與勞動這兩個核心要素,還包括國家范疇。
具體到當代中國,如何理解國家權力在中國道路實踐過程中的作用?
從政治話語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道路的“最本質的特征”,在政府與市場關系中,要“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從學理的角度看,國家權力的作用,集中體現在與另一個主體(資本)的結構關系中。在經濟全球化、資本全球擴張下,單個個體肯定無法與資本相抗衡,只有形成國家,才能駕馭資本。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作為一種力量,國家權力主要表現為雙重任務:一是承認、利用和發展資本;二是引導、規范和駕馭資本。我們可以從三種機制角度較為清晰地把握國家權力的雙重任務。
一是動力機制。所謂動力機制,是指推動社會發展的力量要素在關聯性狀態下發揮作用的機理和方式。中國道路的鮮明特征就是在“時空壓縮”條件下,實行現代化追趕戰略。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就需要集中力量、資源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實現物質財富快速增長。如何能做到“集中力量辦大事”,只能依靠強有力的黨和政府。從破除發展障礙的角度看,黨和政府的動力機制作用體現為,通過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重新調整或確立,破除影響我國現代化發展的一切思想觀念、體制機制障礙。從利用和發展資本的角度看,國家權力的動力機制作用主要表現在為承認資本、引進資本開辟道路,為資本競爭提供最佳環境,等等。形成市場經濟、引進國際資本和培育民間資本本身就是國家權力主動推動的。
二是平衡機制。所謂平衡機制,是指調控社會系統構成要素的關系以實現社會平穩發展的力量及該力量發揮作用的機理和方式。國家是調控社會系統各要素的關系、實現整個社會平穩有序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國國家政權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平衡作用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國家是防止利益過分分化、社會差異過分擴大化、進而導致社會離心力的根本整合力量、平衡力量。改革開放以來,資本、市場經濟、個人利益等要素及其發展帶來了社會分化。過大的利益差異、利益分化帶來了社會離心化、社會的對抗性。中國道路積極健康有序拓展,就需要國家權力(以及意識形態等其他因素)提供解決分化的整合力量。國家權力駕馭資本,無疑需要駕馭資本帶來的分化力、離心力。第二,國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與資本相互平衡的重要力量。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與資本具有相當高程度的一致性、合作性,兩者之間的差異性、矛盾性乃至沖突性,通過國家政權可以加以調節,兩者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第三,國家是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民生建設的平衡力量。人類社會生活包括了兩大領域:“經濟領域”與“非經濟領域”(社會領域)。前者運行的基本原則是經濟發展原則,是“物”的邏輯;后者運行的基本原則是社會發展原則,是“人”的邏輯。兩者構成了波蘭尼所說的“雙向運動”。國家權力是“雙向運動”的主要平衡力量,可以為資本原則“劃界”,把資本原則、市場交換原則限定在經濟領域,保持兩種生活領域的平衡。
三是導引機制。所謂社會發展的導引機制,是指在發展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人們認知、指導、規范社會發展的精神觀念型的機制。在中國道路的實踐展開的過程中,國家起到的導引作用包括“目標定向功能”“發展戰略指示功能”“動員功能”和“合法性功能”等。在這里,我們僅談國家的“目標定向功能”。“目標定向功能”包括兩個層面:一是理論層面,即明確中國道路所要追求的目標、方向、價值原則等;二是實踐層面,即由于各種因素、力量的相互作用,中國道路在不斷拓展過程中,可能會“走偏”,國家要不斷地對其進行糾偏、甚至糾錯,保證中國道路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社會主義是中國道路的底色。國家的導引機制就是保證中國道路沿著社會主義方向不斷前進。“我們的方向就是不斷推動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而不是對社會主義制度改弦易張。”資本是要服務于社會主義目的,決不能由資本邏輯“導引”中國道路的方向。通過國家政權駕馭資本,確保社會主義方向,關鍵是堅守兩條底線,一是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為主體,一是共同富裕。
當然,權力是需要規范和制約的。在中國道路的發展過程中,要通過一系列制度設計保證國家權力的人民性。中國道路破除了蘇聯模式,實現了“兩個解放”:解放生產力、解放人。國家權力的作用是以保障人民主體地位、實現人的自由發展為目標的。保證國家權力的人民性,還要防止“權力的資本化”,即權力與資本的結合,防止商品交換的那一套滲透到政治生活領域,要避免國家權力的官僚化、私人化、商品化、資本化。人民主體力量對國家權力的有效制衡,在解決這些問題上具有制度優勢。
概言之,中國道路在實踐的過程中,既要有效地發揮國家權力的動力、平衡和導引等作用,又要通過人民力量防止國家權力的異化,以實現人民群眾根本利益。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