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共同富裕、暢通投資消費循環、應對氣候變化、“大思政課”、金融支持鄉村全面振興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辛向陽:堅持黨的領導是推進實現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證】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黨委書記辛向陽指出,我們黨在推進共同富裕的過程中,始終強調制度體系建構的重要性,不斷通過完善制度體系來解決實現共同富裕所面臨的諸多現實問題,比如,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既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又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是黨和人民的偉大創造,為實現共同富裕提供重要制度支撐。黨不斷加強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頂層制度設計,在縮小地區差距中促進共同富裕,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通過頂層制度設計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江經濟帶建設,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浦東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等的實踐探索與創新,都將為縮小地區差距、促進共同富裕起到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除此之外,黨通過大量政策安排,建立科學的公共政策體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經濟發展和財力可持續的基礎之上,并重點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設,為實現共同富裕提供政策保障。事實證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保障實現共同富裕的體制機制不斷完善。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堅持黨的領導,是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證。
摘編自《光明日報》
【張長春:暢通投資消費循環,促進國民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資研究所張長春表示,暢通國內大循環,必須暢通投資消費循環,發揮投資在優化供給結構方面的關鍵作用,不斷滿足消費需求和消費升級的需要,促進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平穩健康發展。一方面,要擴大民生領域投資,滿足民生消費需求。擴大民生領域的投資,不僅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還有利于促進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化。因此,需要加大民生領域投資,著力提升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服務水平,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高水平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服務的消費需求,筑牢宏觀經濟穩定運行的內需基礎。另一方面,擴大創新領域投資,催生新型消費。可以圍繞消費智能化、網聯化、綠色化、品質化升級,引導企業加大研發領域的投資力度,努力通過科技創新提高供給體系水平,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提升的消費需求;政府相關部門要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為市場主體營造有利的投資環境。此外,要管理市場預期,穩定投資和消費。預期在企業投資決策和居民消費決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應聚焦市場主體的關切深化改革,通過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及時與市場溝通,加強部門間政策協調配合,逐步完善創業投資監管體制等方式做好穩預期工作。
摘編自《人民日報》
【李彥文:應對氣候變化挑戰呼喚全球性行動】
山東社會科學院李彥文指出,氣候變化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全球性問題,一方面,其影響是全球性的,任何國家面對氣候變化的嚴峻影響都不可能獨善其身;另一方面,應對氣候變化需要全球性行動,任何國家都無法單獨應對這場危機。然而,沒有一個世界性的權威機構能夠協調利益不同的近200個行為體的集體行動,而且氣候變化導致的嚴重后果并非對所有國家產生均衡的同質化影響。越是在這種國際背景下,越需要國際社會積極維護氣候正義。過去在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進程中,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格拉斯哥氣候協議》《巴黎協定》等會議制度起到了關鍵作用,但氣候變化的緊迫性和嚴峻性,要求國際社會采取更大力度更快速度應對。為了維護全球氣候正義,必須全面落實國際氣候規范和義務,《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必須采取更為積極的氣候問責行動。另一個重要行動就是給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援助,氣候融資仍然是關鍵部分。除此之外,必須以國際法為基礎,維護公平合理的國際治理體系,有效遵守和實施國際規則,不能合則用、不合則棄。設立新的環境保護目標應該兼顧雄心和務實平衡,使全球環境治理體系更加公平合理。
摘編自《經濟日報》
【顏曉峰:以“大思政課”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
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顏曉峰表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大思政課”的主題。新時代“大思政課”的目的,就是要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鑄魂育人、立德樹人,這就決定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新時代“大思政課”中要融入各門課程、深入各種課堂、進入各類課時,比如,既要包括思政課程,又要包括課程思政;既要包括校內課堂和實體課堂,又要包括社會課堂和虛擬課堂;既要包括規定課時,又要包括課外時間學生自主提高思想政治理論水平。在具體主題上,要充分闡釋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及時領悟習近平總書記新近重要講話精神,深入揭示科學理論和現實生活的內在聯系。在重要目標上,要在思想普遍化、對象化、情感化、主體化上下功夫:思想普遍化,就是這一重要思想能夠在“大思政課”的各個方面體現出來,不僅包括思想觀點,而且包括思想方法、思想品格;思想對象化,就是這一重要思想能夠在“大思政課”的實踐環節體現出來; 思想情感化,就是這一重要思想能夠在“大思政課”的生動性上體現出來,不僅是邏輯化的思想,而且是情感化的思想,情理交;思想主體化,就是這一重要思想能夠在“大思政課”的學生身上體現出來,不是單向傳播,而是雙向互動,通過多種途徑入腦入心,為時代新人鑄魂。
摘編自《中國教育報》
【雷澤、吳比:進一步提升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能力和水平】
雷澤、吳比認為,中國人民銀行日前印發《關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進一步提升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能力和水平,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提供有力支撐。具體來看,一是明確了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重點領域。《意見》與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各項重點任務高度吻合,明確在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現代農業基礎支撐、鄉村產業可持續發展、鄉村建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等金融相關領域,細化支持措施,加大投入力度,穩步提升金融服務的能力和水平。二是細化了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具體方式?!兑庖姟窂闹贫ú町惢刨J支持措施、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服務、拓寬農村資產抵質押物范圍、加大重大項目中長期信貸投入、加快涉農場景建設推廣等方面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切實提高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水平。最后,提出了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優化舉措。《意見》提出的強化貨幣政策工具支持、改進金融機構內部資源配置、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強化金融科技應用等舉措,能有效解決當前制約農村金融服務供給的一系列現實問題;信用體系建設、優化支付服務水平、推進儲蓄國債下鄉、加強宣傳教育等舉措,不斷改善農村基礎金融服務,打通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進一步增強了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能力。
摘編自《經濟參考報》
?。ü饷骶W記者 劉夢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