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在五四青年節(jié)即將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勉勵全國廣大青年“牢記黨的教誨,立志民族復興,不負韶華,不負時代,不負人民,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爭取跑出當代青年的最好成績”!當代中國青年是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負重任。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tài)導讀關注新時代中國青年發(fā)展主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中國青年始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楊子強指出,回望過往的奮斗路,從高擎火炬、開天辟地,到浴血奮戰(zhàn)、百折不撓,從自力更生、發(fā)憤圖強,到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再到自信自強、守正創(chuàng)新……一代代中國青年在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下,滿懷對祖國對人民的赤子之心,把青春奮斗融入黨和人民事業(yè),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壯麗的青春之歌。歷史和實踐充分表明,中國青年始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時代呼喚擔當,廣大青年應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立志為黨分憂、為國盡責、為民奉獻,發(fā)揚歷史主動精神,勇于擔苦、擔難、擔重、擔險,在機遇面前主動出擊,在困難面前迎難而上,在風險面前積極應對,用行動詮釋“請黨放心、強國有我”;心懷“國之大者”,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把對祖國血濃于水、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感貫穿學業(yè)全過程、融匯在事業(yè)追求中;做起而行之的行動者,當攻堅克難的奮斗者,在摸爬滾打中增長才干,在艱苦歷練中積累經驗,積極投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才能以過硬本領不負重托、不辱使命。【詳情】
中國青年要努力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葉本乾認為,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中,要努力把青年一代培養(yǎng)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激勵青年一代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跑出新時代青年的最好成績。一方面,只有領會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才能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才能始終堅定理想信念,當代青年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要堅持掌握方法、堅持知行合一、堅持與時俱進。另一方面,當代青年要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尤其是要堅持人民立場,立足解決現實問題,傳承拼搏奉獻精神,只有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發(fā)揚實干精神,出實策、鼓實勁、辦實事,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才能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此外,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青年的價值觀決定著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當代青年要認真汲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在日常生活中持之有恒地樹立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詳情】
中國青年要爭做胸懷世界、展現擔當的時代新人。西安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張長安表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白皮書提出:“新時代中國青年既有家國情懷,也有人類關懷”。隨著我國綜合國力顯著提升,中國越來越深度融入世界,青年以前所未有的機會參與到對外交流合作中,逐漸從“站在舞臺”走向“舞臺中央”,在面臨巨大機遇的時候也同時對青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時代中國青年要進一步拓寬國際視野,提高本領技能,交出中國青年的優(yōu)異答卷,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青年力量。一是青年學子要了解中國國情和國際大勢,中國青年需要深度參與全球治理,發(fā)出時代強音。二是青年學子需要提高對外傳播能力。中國青年要保持開放學習的心態(tài),在文明互鑒中向外講好中國故事,提升中國的國際傳播力和影響力。三是青年學子需要成為國際化高素質人才。青年學子要提高跨文化溝通能力,努力成為“一精多會、一專多能”,熟悉國際組織運行規(guī)律,關心全球發(fā)展趨勢以及全球性議題的各個專業(yè)領域的高素質國際化人才。青年學子要通過參加國際組織、國際會議等方式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為我國在國際舞臺中發(fā)揮更大作用、承擔更大責任奉獻青春力量。【詳情】
發(fā)揮共青團育人功能,造就新時代有為青年。上海師范大學黃旖旎、俞可指出,團組織是聯系和服務青年學生的堅強堡壘。百年來,中國共青團始終堅持站在理想信念這個制高點上,百年如一日把培育與時代要求相適應的新人視為己任,筑造青年學生為民族謀復興和為人民謀幸福的偉大夢想,推動青年學生以天下情懷共建大同世界。進入新時代,共青團要攜手學校辦好大思政,用科學的理論武裝學生,用歷史的眼光啟示學生,用偉大的目標感召學生,用光明的未來激勵學生,助力學生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找到人生真諦、生命價值、事業(yè)方向,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要堅持為人民服務,團員教師、學生要同人民一起奮斗,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貢獻力量。要助力師生,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發(fā)揚中華文化崇尚的天下為公與中華民族一家親精神,秉持人類關懷與家國情懷,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新時代團員師生只要始終站在時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堅克難最前沿、站在最廣大人民之中,中華民族就必將永遠立于不敗之地。【詳情】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砥礪青年學生成長成才。大學是青年成長成才的關鍵時期,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朱旭東表示,民族復興迫切需要培養(yǎng)造就一大批德才兼?zhèn)涞娜瞬牛袊髮W理應以此作為行動指引,以培養(yǎng)將個人和民族國家利益結合在一起、有美德、有才能的愛國者為目標,在教學工作和研究工作中有所作為。同時,教育具有鮮明的政治屬性,“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是中國發(fā)展教育事業(yè)一以貫之的根本立場,教育要牢牢堅持服從和服務于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培養(yǎng)更多聽黨話、跟黨走、有理想、有本領、具有為國奉獻鋼筋鐵骨的高素質人才”。當然,卓越的大學離不開集思想者、研究者和講授者于一身的一代代杰出教師,中國大學教師要發(fā)揚嚴謹治學、甘為人梯的精神,做“經師”和“人師”的統(tǒng)一者,言為士則、行為世范,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大先生。廣大青年學生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教導,用發(fā)奮學習豐富大學生活,創(chuàng)造美好青春,青春向黨、不負人民,努力將自己鍛造成堪當重任,讓黨放心的“復興棟梁、強國先鋒。【詳情】
(光明網記者 劉夢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