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全國統一大市場、鄉村產業、平臺經濟、縣域消費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劉志強:系統施策,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
劉志強認為,在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的基礎上,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有利于我們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利于我們用足用好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推動中國市場由大到強、中國經濟行穩致遠。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關鍵,在于通過深化改革推動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更好結合。既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和內生動力,又強化競爭政策基礎地位、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提升政府監管效能,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一場攻堅戰,要堅持立破并舉。一方面,在強化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推進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加快要素和資源市場建設、推進商品和服務市場高水平統一、推進市場監管公平統一等方面出臺有效的政策舉措。另一方面,針對當前我國市場體系仍然存在的突出問題,加快清理廢除各種不合理不適宜的規定和做法,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一場系統戰,要堅持“全國一盤棋”,著眼大局全局、形成工作合力。同時鼓勵各地區結合自身實際、發揮比較優勢,通過深化“放管服”改革、堅持依法行政等措施,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也是一場持久戰,要堅持穩中求進,錨定方向、久久為功。要科學把握市場規模、結構、組織、空間、環境和機制建設的步驟與進度,逐項任務落實落細,逐個階段壓茬推進。
摘編自《人民日報》
【張紅宇:依托鄉村資源,促進鄉村產業發展】
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張紅宇表示,發展鄉村產業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應抓住重點發展鄉村產業。一是要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堅決保住18億畝耕地紅線,挖掘耕地增產潛力,深入推進種業振興行動,提高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配置效率,以多元供給滿足多元需求。二是要推動鄉村產業融合發展。聚焦有鄉村資源優勢和市場需求、能體現鄉村價值、可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和增加收入的成長性產業。一方面,持續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通過發展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拓展產業發展方向,擴大鄉村創業就業容量。另一方面,大力發展縣域富民產業。在縣域范圍內,發展農資供應、技術集成、倉儲物流、農產品營銷等農業生產性服務業。三是要進一步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改善農村商流物流條件,加快農村物流快遞網點布局,解決農村消費“最后一公里”問題。建設農村數字化流通網絡,培訓農村數字化人才,推動電子商務進鄉村。促進“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推動城鄉間建立長期穩定的產銷對接關系。四是要引導農村勞動力持續外出就業,增加城鎮就業容量,推動形成平等競爭、規范有序、城鄉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另一方面,通過鄉村產業發展,積極拓展鄉村就業空間。五是要傳承發展農耕文明,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扎扎實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摘編自《經濟日報》
【張蘊萍、欒菁:推動平臺經濟領域完善反壟斷治理機制】
張蘊萍、欒菁認為,為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建立健全平臺壟斷監管機制,應為平臺經濟領域構建多元協同有效、監管與發展并重的反壟斷治理機制提供建議,以保障市場創新環境、維護市場競爭秩序和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從而構建公平與效率并重的平臺經濟運行體系。面對平臺企業的壟斷行為及監管困境,應以發展與規范并重為原則,加強反壟斷規制、建立多元協同共治的治理格局。第一,要優化監管框架、推動平臺自治。充分利用平臺自身所具備的高水平計算機技術與高能性算法,通過建立自我監管體系約束平臺行為,而政府通過有效監管該體系的運行,實現監管框架的優化,從而保障消費者權益、避免壟斷行為。第二,要推動數據產權確權、促進數據交易機制完善。利用互聯網、區塊鏈等技術手段對數據要素產權進行分割與確定,保障各供給主體的合法權益。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數據交易標準、構建數據交易平臺、完善數據交易市場等,實現數據要素的自由流動,以打破數據壟斷。第三,要革新反壟斷判定標準、合理界定壟斷行為。針對平臺企業的反壟斷判定標準應將用戶基數、數據、算法等具有市場控制力的核心要素考慮在內,科學有效地界定壟斷行為。第四,要創新反壟斷規制工具、完善反壟斷監管制度。充分利用技術手段,構建智慧化、精準化的監管工具,促使監管機構突破技術束縛,形成與平臺企業協同聯動的實時監管機制,實現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鏈條動態管理,從而對平臺壟斷行為進行有效約束。
摘編自《學習時報》
【陳麗芬:加快構建以縣城為中心的縣域消費格局】
陳麗芬表示,縣城消費加快崛起,成為引領縣域消費的核心力量。但目前,縣城消費還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項。未來,應發揮縣城作為城市與農村承上啟下關鍵節點的作用,促進縣城消費,加快構建以縣城為中心的縣域消費格局。首先,培育支柱產業,增強縣城內生增長動力和造血功能,筑牢消費根基,以產業集人氣、促消費。一是推動縣城產業梯度升級,引導鼓勵中西部縣城積極承接東部地區的產業轉移,鼓勵東部發達的縣城提升承接大中城市產業轉移的能力。二是著力培育縣城特色優勢產業。依托良好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資源,培育旅游休閑縣城。依托區位、渠道優勢,發展商貿流通產業,培育集散市場。瞄準電商、旅游服務、農產品研發等熱門領域,打造“縣城商務區”。依托工業資源,培育制造業產業帶、產業集群。三是完善縣城產業公共配套。建設便捷高效的一站式便企政務服務。支持智慧化產業平臺配套設施建設。其次,強化縣城要素導入能力,聚集人口與資源打造“大縣城”,連接城市與農村,突破消費規模制約。要補齊縣城公共服務和公用市政設施短板。加大農民工就業創業培訓和支持力度,吸引更多勞動力流向縣城。完善城鄉要素資源跨界配置政策,促進縣域要素資源向縣城集中。最后,要推進縣城商品和服務供給提檔升級,營造品質消費環境,為居民創造更多實現城市生活方式的消費空間和場景。提升縣城消費設施的便利化、網絡化、數字化水平。豐富縣城消費場景、創新消費業態。
摘編自《經濟參考報》
(光明網記者 王曉秋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