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強化戰略科技力量、數字政府建設、資本治理、消費增長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李哲、韓軍徽:新發展階段迫切需要強化戰略科技力量】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李哲、韓軍徽指出,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迫切需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具體來看,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是應對世界格局深刻演化的必然要求,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當前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科技創新已成為國際競爭的焦點,進一步提升我國科技創新水平,推進科技自立自強,需要補齊科技創新短板,突破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卡脖子”的問題;也要打造科技創新長板,搶占關鍵領域戰略制高點。另一方面,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帶來了新的發展環境和機遇,需要構建和強化重大創新領域優勢科技力量,提升體系化能力和重點突破能力。同時,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迫切需要以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為抓手,實現國家創新體系深度重構,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戰略支撐。
摘編自《人民日報》
【譚日輝:抓住數字政府建設機遇,提升基層治理智能化精細化】
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譚日輝認為,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必須牢牢抓住數字政府建設的機遇,構筑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的基層治理數字化體系,為我國基層治理智能化精細化注入強大動能。以數字技術提升基層治理智能化精細化水平,根本在于堅持數字政府建設的政治方向,這是政府為適應互聯網時代而自覺進行的自我革命,重在解決好如何用權的問題,通過數字技術實現政府運行程序的優化;核心在于站穩數字政府建設的人民立場,把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科學技術引進政府治理,變“群眾跑腿”為“信息跑腿”,變“群眾來回跑”為“部門協同辦”,為人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務;關鍵在于以數字化不斷提升基層政府的履職盡責能力,將“治理”和“服務”作為數字化治理的兩條主線,打通政府部門的數據流通閉環,暢通數字化治理體系的基層應用,實現基層的治理精準化和服務高效化。
摘編自《光明日報》
【張林山、李葉妍:強化制度性安排,健全全鏈條資本治理體系】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張林山、李葉妍指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資本治理,戰略要點之一是強化制度性安排,健全全鏈條資本治理體系。一是要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社會分配中體現人民至上,注重經濟發展的普惠性和初次分配的公平性,在治理過程中回應人民關切、解決群眾難題。二是要健全資本市場發展的基礎性制度,完善市場準入制度和資本行為制度規則,深入推進公平競爭政策實施,著力清除市場壁壘,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三是要深化監管體制機制改革,落實各環節主體責任和屬地責任,從事前引導、事中防范、事后監管全鏈條提升資本治理效能。四是要加強資本領域反腐敗制度和信用體系建設,堅決打擊以權力為依托的資本逐利行為,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培育社會層面的誠信文化。
摘編自《經濟日報》
【王蘊、姜雪: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實現消費高質量高效率增長的重要保障】
王蘊、姜雪認為,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支撐和內在要求,更是實現消費高質量增長的重要基礎性保障。一方面,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能夠有效激發市場創新活力,提高供給質量,滿足我國居民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能夠有效降低交易成本,破除妨礙各類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和商品服務流通的體制機制障礙,引導供需動態平衡,提高居民消費意愿;能夠幫助提高應急情況下消費需求安全保障水平。另一方面,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有助于破除區域性和政策性市場壁壘,防止利用技術手段限制競爭,提高消費增長效率;有助于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全面培養消費者安全消費的習慣,營造更友好、更可持續的消費環境;有助于進一步提高國內產品質量標準,形成供需互促、產銷并進、暢通高效的國內大循環,提高消費便利性和體驗水平。
摘編自《學習時報》
?。ü饷骶W記者 徐倩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