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田鵬穎(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文化的根基,是維系全世界華人的精神紐帶,也是中國文化創新的寶藏。”這一重要論述增強了我們推動全黨全社會提高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志氣、骨氣和底氣。中國共產黨一百多年來開辟的偉大道路、創造的偉大事業,取得的偉大成就,特別是我們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都深深孕育于中華文明,中華文明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提供了原生性的深厚文化底蘊。
中華文明的文化基因與社會主義天然契合
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產物,而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根基是中華文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么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國歷史傳承和文化傳統決定的”。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天下為公”“天下大同”“等貴賤、均貧富”“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等重要傳統文化思想在中華文明漫長的歷史演進中,不斷庚續、發展、積淀,形成穩定的中華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這與科學社會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相契合。它不僅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落地生根提供了最為適宜的深厚文化土壤,而且為中華文明的時代彰顯提供了現實可能。中華文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和人類文明新形態得以創造的原生性文化基因,這種傳統的原生性文化基因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這一“思想的閃電”,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擊中”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園地之后才得到了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更進一步說,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本質上是思想精髓與文化基因相結合、思想靈魂與文化根脈相結合、思想旗幟與文化沃土相結合、政治信仰與文化信仰相結合。這一文化基因、文化根脈、文化沃土、文化信仰恰恰賦予了中華文明以特殊的經濟結構、政治結構、社會結構、文化結構和治理結構,從而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精神氣質實現了歷史與時代的創造性耦合,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開創。
創新發展促使世界發生有利于社會主義的重大轉變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不斷取得成功,使馬克思主義以嶄新形象展現在世界上,使世界范圍內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意識形態、兩種社會制度的歷史演進及其較量發生了有利于社會主義的重大轉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過程,本質上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過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不啻是二十一世紀世界發生有利于社會主義重大轉變的重要文化動力因素。中華文明“圓融一體”“和實生物”的文化基因與西方資本主義主客兩分、文明沖突、武力征服的文化相區別,“協和萬邦”、和平、和睦、和諧的理想追求與西方資本主義文明的“結盟”“打壓”相排斥,并早已深深融入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血脈。中華文明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氣質和發展形態,彰顯了以其為文化底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生命力。從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多年發展的歷史視野來考察,縱然我們仍然處在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歷史時代之中,但從人類文明視野、文明境界、文明氣質考察,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的超越也體現在中華文明對西方資本主義文明的超越,世界發生有利于社會主義的重大轉變,本質上是中華文明的偉大復興正以勢不可擋的磅礴偉力支撐著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理論和實踐發展。
孕育內生的人類文明新形態展現光明發展前景
黨和人民事業是人類進步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既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也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以自強不息的奮斗,深刻地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特別是黨領導人民成功地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從為了扭轉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文明蒙塵”的歷史厄運,到新時代我們“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偉大歷史轉變,中國共產黨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讓中華文明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為馬克思主義所“激活”、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中華文化精神弘揚起來,發揮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當今世界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網絡安全、氣候變化等共同挑戰紛至沓來,西方國家實施強權政治、以強凌弱,大搞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逆歷史潮流而動,人類和平發展受到嚴重威脅。種種紛繁復雜的世界亂象,折射出西方資本主義文明體系的深刻危機,因此迫切需要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類向何處去”的時代之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上一些有識之士認為,包括儒家思想在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難題的重要啟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不僅是我們中國人思想和精神的內核,對解決人類問題也有重要價值。中華文明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君子豪邁,“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天下情懷,與馬克思的世界歷史思想在邏輯上實現了高度契合,在實踐上實現了歷史交匯。中華文明的歷史演進昭示了中華民族共同體發展路向和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演進格局,蟄伏著我們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原生性深厚文化底蘊,特別是中國人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向世界充分展現了以全人類共同價值為基礎的人類文明新形態無比廣闊的發展前景。
中華民族以自強不息的決心和意志,篳路藍縷、跋山涉水,走過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的發展歷程。因此,中華文明作為先進的文化力量,早已深深植根于中國人的內心世界,形塑了中國人獨特的精神氣質和價值追求,并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維方式和情感方式,從而決定中國人民堅定地選擇和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中華文明的文化基因雖內生于中國,但因其博大、包容,符合人類發展大勢的精神品格,決定了我們在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上所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具有重大而深遠的世界歷史意義。當前,在全球重大事務中,國際社會空前關注中國的態度,重視中國主張,渴求中國方案,根本原因就在于從五千多年中華文明孕育出來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正堅定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為實現世界永續和平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懈努力;在于我們始終堅持以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為宗旨,站在全人類共同利益上謀求世界永續和平發展。正是中華文明的深厚文化滋養,讓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偉大創造更有志氣、骨氣和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