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顏廷武(華中農業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處理工農關系、統籌協調城鄉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當前,我國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是社會主要矛盾的主要體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突出短板仍是農業、仍在農村。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已經進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新階段,必須把鄉村產業興旺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更加依靠科技實現創新發展和內生增長。
鄉村產業興旺是鄉村產業的全面發展和鄉村社會的整體進步,迫切需要在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上下功夫,促進鄉村產業融合發展,延伸產業鏈條,拓展產業范圍,提升產業層次,對鄉村三次產業進行優化重組,促進主體融合、業態融合和利益融合。尤其是要加快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有力夯實“穩就業”和“保民生”的根基。
精準把握鄉村產業興旺的科技需求
鄉村產業興旺的過程,也是鄉村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目的是多方位、全時域把創新元素融入農業農村發展之中。鄉村產業興旺亟須通過科技創新促進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有機融合以及農業全產業鏈提質增效,以便為大幅提升鄉村產業競爭力和邁向價值鏈中高端提供有力支撐。科技創新作為一項復雜系統,人才和經費等投入要素是創新建構的基石,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等創新主體是創新依托的平臺,政策法規是創新行動的重要保障,成果轉化是創新實踐的關鍵步驟,這些共同構成了科技創新支撐鄉村產業興旺的基本框架。因此,實現鄉村產業興旺亟須構建新的科技支撐體系,從要素投入、平臺建設、成果轉化和人才激勵等多個維度,統籌政府、科教單位、推廣機構和企業等多元主體,整合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現代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現代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等多方平臺,有序引導各類資源要素加速流向鄉村產業興旺科技支撐體系的重點領域、重點方向。
鄉村產業興旺包括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義、三產融合的內在要求和實現生活富裕的重要目標,科技創新在其中大有可為。在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方面,由數量向質量轉變的關鍵就是增加科技投入,不斷采用新的技術,這迫切需要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工程技術等先進技術與現代農業的嵌套融合。在促進農村三產融合方面,迫切需要選育適合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產業發展需求的特色優質農作物品種、畜禽水產新品種以及相應的種養結合新技術,研發適合農產品精深加工及民俗特色手工藝品制作的新型裝備和技術,適用于小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不同主體需求的農林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設施和流程等。在促進農民生活富裕方面,迫切需要研發成本不高、操作簡單的小型農機并加以推廣應用,以應對農業生產過程中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帶來的增收難題。同時,需要解決田園綜合體、休閑農業、觀光農業等新型農業模式的布局、規劃、運營、示范、推廣等核心問題,從而為拓展農業功能、增加農民收入提供可靠的解決方案。
充分釋放鄉村產業興旺的科技潛能
一是做好科技宏觀布局。優化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構建政府、科研機構、企業、金融資本、社會力量等主體多方參與、利益共享、協同高效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強化核心關鍵技術創新集成,持續加強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現代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現代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等建設,在綠色投入品試制、資源高效利用、智能農機裝備創制等領域,大力推動集成創新;夯實科技基礎性長期性工作,圍繞農作物、畜禽、水產、農業微生物等種質資源收集、保存、評價、共享等,建設一批基礎資源收集保存庫,圍繞農業生產水、土、氣、投入品、生物災害等數據信息動態監測等,建設一批農業科技研究工作站和野外觀測站,以更好促進科技基礎性和長期性研究工作的開展。
二是加強科技政策扶持。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圍繞科技支撐鄉村產業興旺的目標任務、中試轉化、推廣應用等關鍵環節,重點支持有助于實現鄉村產業興旺的產業升級關鍵技術、特色產業致富技術等;加大科技研發投入,通過重大科研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研發計劃、技術創新引導專項等財政資金,加大對科研院校、企業在推動鄉村產業興旺方面的研發投入與創新扶持,引導地方探索設立鄉村產業發展基金,多渠道加大鄉村產業技術創新的投入力度;加強科技金融支持,構建多元化融資渠道,推進建設區域性、行業性、特色化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引導金融資本超前介入科技創新、全鏈布局科技創新,為科技支撐引領鄉村產業興旺提供更多資金保障。
三是改革科技體制機制。健全科技產業融合機制,主要瞄準“三區三園”建設,優化調整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做大做強現代農業科技創新聯盟,針對重點行業、產業和區域經濟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因地制宜共建一批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農場),推動科技成果由科學研究向實驗開發、推廣應用的快速轉化;開展分類評價機制改革,推進農業科研機構、農業科技人員績效評價改革,重點評價科技活動的創新度、與產業的關聯度和對鄉村產業發展的貢獻度,著力推進評價結果與績效激勵掛鉤,向關鍵崗位、業務骨干和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員傾斜;推動成果權益分配改革,探索農業科技人員以兼職取酬、股權期權等多種形式,為市場主體提供有償技術服務,充分調動農業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切實激發科技人員面向市場的創新創造活力。
(本文系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鄉村產業興旺科技支撐的體制機制研究”(21JZD030)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