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張曉琴(廣東財經大學廣東數字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廣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強調,要加快建設“數字灣區”,讓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更便捷流動;突出創新驅動、示范帶動,增強服務全省全域的現代金融等功能。隨著數字人民幣在深圳、廣州等城市試點,積極穩妥推進數字貨幣研發,切實助力普惠金融服務發展,成為貫徹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落實省委部署的重要舉措。
作為由人民銀行發行的數字形式的法定貨幣,數字人民幣自帶價值特征和無限法償性。實時清結算和非營利性定位使數字人民幣天然適用于普惠金融服務。數據顯示,截至6月15日,廣州地區7家參與試點金融機構累計開立個人錢包202.5萬個,對公錢包19.5萬個,流通(轉賬、交易)業務336.3萬筆,金額4.9億元,落地支持數字人民幣支付場景8.5萬個。與此同時,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在各地不斷提速,普惠性愈發體現。在推動數字人民幣普及,提升普惠金融服務能力上,我們要聚焦熱點、直擊痛點、疏通堵點,進一步打造以數字人民幣為中心的普惠金融生態體系。
聚焦熱點,提升數字人民幣金融服務普惠性和可得性
數字人民幣可以改善小微企業“融資痛點”,提高金融服務可得性。目前,數字人民幣在助企紓困場景中不斷創新。6月7日,農行蘇州太倉分行以數字人民幣形式,向太倉市某公司發放普惠貸款150萬元,為全國首筆由銀行發放的數字人民幣普惠貸款,實現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上的首創性突破,將數字人民幣在普惠金融應用場景上推進到一個新臺階。數字人民幣重塑資金使用模式,可以精準發放政策扶持資金,用以扶持中小微企業和幫助困難市民;交易的后臺大數據庫可以為小微企業精準定位企業融資渠道和放款意愿,有效解決小微企業貸款難的問題。
數字人民幣有利于緩解“數字鴻溝”,擴大普惠金融覆蓋面。首先,數字人民幣有利于簡化偏遠地區貸款審批、理財產品購買等金融服務流程,數字化的抵押貸款申請流程可以在云端以自動化的方式建立和處理。其次,數字人民幣的賬戶松耦合設計,可方便偏遠地區民眾在不持有傳統銀行賬戶的情況下開設和使用數字人民幣錢包,享受基礎金融服務,使公眾配置金融資源更加公平。第三,數字人民幣的雙離線功能使收付雙方終端在離線的狀態下仍然能夠完成支付,有助于數字人民幣在網絡不發達的偏遠地區使用,還可以解決老年人、殘障人士的操作難題,進一步提高全國的金融服務覆蓋率。
直擊痛點,正視數字人民幣助推普惠金融服務的難推廣和高門檻
盡管目前我國財政資金的大額數字人民幣紅包補貼為數字人民幣沉淀了基本用戶群體,但我國數字人民幣從試點走向大規模普及還需要解決一系列問題。首先,技術層面上,數字人民幣設計思路和技術隨著普及規模變大需要不斷更新,否則難以保障交易過程中的安全性及支付效率。其次,用戶運營層面上,目前尚未形成良好的數字人民幣使用習慣,需要激勵、培養用戶支付習慣,提升用戶留存率。第三,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軟件已覆蓋線上各個場景,對于數字人民幣的推廣也形成很大競爭。
數字人民幣參與普惠金融的市場進入門檻高,農村金融機構對接數字人民幣存在困難。首先,傳統農村金融機構實力不足,創新能力有限。大部分農村地區傳統金融機構接入數字人民幣端口面臨資金成本高、數字足跡缺乏和信息孤島等問題。其次,農村信用體系與征信體系建設滯后。在金融生態環境不完善的情況下,數字人民幣支付在農產品期貨套期保值交易中無法得到足夠的應用,融資租賃、保理、直接融資等金融業態融入農村數字人民幣普惠的模式和渠道仍存在困難。并且,現階段各種保險服務如何利用數字人民幣發揮農業風險分散功能仍沒有清晰的路徑,數字人民幣在農村推廣落地面臨諸多挑戰。
疏通堵點,打造以數字人民幣為中心的普惠金融生態體系
首先,借助數字人民幣技術優勢,完善普惠金融信用信息體系。政府可根據數字人民幣的使用特征對普惠群體進行異質信息獲取、征信畫像構建、信用風險評價,完善普惠金融數據指標體系以及建立偏遠地區普惠金融信用信息體系,聚焦小微企業、農戶、貧困人口等普惠金融服務實踐痛點進行全面創新,進一步優化個人增信方式、風險分擔機制、抵押擔保條件、支付結算程序,最大限度改善下沉客群的金融健康狀況。
其次,加強構建數字人民幣監管體系,降低普惠金融的風險。可利用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特性構建普惠金融智能監管體系,加強對普惠金融安全的風險預警和防控機制,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通過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特性,建立后臺數據庫,構建數字人民幣人工智能算法+知識圖譜關聯分析技術的供應鏈金融大數據風控平臺,為準確評估小微企業的潛在風險提供有效的業務抓手和決策輔助,幫助其實現目標客戶的精準識別、精細管理、精確服務,降低服務門檻和服務成本。
最后,構建數字人民幣“普惠保險機制”,突破數字人民幣應用的局限性。在農業受災的理賠中,借助數字人民幣支付即結算的優勢,避免理賠款中途被挪用,實現理賠款實時支付。通過智能合約發放定向消費的數字人民幣,控制理賠款用于定向購買農機農具,實現專款專用。在養老服務領域,發揮數字人民幣可編程可追蹤、交易無成本的優勢,實現財政補貼快速直接到醫院到病患,提升醫療資源的精準投入率。在醫療保險理賠中,保險公司、醫療機構與用戶建立保險數字智能合約,核賠通過后,理賠金或政府補貼可自動打入醫療機構或用戶的數字人民幣賬戶,實現醫療保險的快速理賠,解決用戶看病墊款及理賠周期長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