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數字經濟促進共同富裕、科技創新“揭榜掛帥”、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全球氣候風險應對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潘家棟:在發展數字經濟的過程中促進共同富裕】
浙江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浙江省委黨校研究基地研究員潘家棟指出,數字經濟是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其影響具體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數字產業化規模的持續擴大創造了大量新增就業,能夠持續吸納新增的社會勞動力,數字技術也催生出互聯網經濟領域的創業新模式,衍生出眾多就業新形態,為自由職業者提供了更多就業創業機會;二是產業數字化進程的提速增效使收入水平顯著提升,數字技術賦能傳統產業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同時倒逼勞動者進行技能提升,與日常生活生產相結合促使第三產業快速發展;三是數字化賦能鄉村振興,通過培育現代農業以及壯大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富民產業,帶動了更多低收入農民進入中等收入群體;四是數字治理促進公共服務進一步優化,在教育醫療、職業教育、基礎設施等領域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推動了全民共享數字紅利。
摘編自《光明日報》
【蔡勁松:科技創新搞“揭榜掛帥”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蔡勁松指出,在科技創新領域搞“揭榜掛帥”,就是把需要的關鍵核心技術項目張出榜來,誰有本事誰就揭榜,這對于我國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具有重大意義。一方面,“揭榜掛帥”是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改革的現實需要,能夠針對科技發展戰略重大問題和基礎研究、核心技術薄弱環節,采取創新舉措,激發科技創新主體和廣大科技人員的創造潛能和創新效能。另一方面,“揭榜掛帥”是實現重大科技突破的有效路徑,通過激勵有能力、有擔當的科研創新主體或團隊領銜承擔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等重點任務,能夠發現、依托和整合最具優勢的創新單元。同時,“揭榜掛帥”有利于給予揭榜者、中榜者高度的自主權,使其能夠將更多的精力投入科研創新工作本身;加強有實力的多方創新主體合作,嚴格考核和淘汰要求,從而通過“蓄勢領跑”和“攻堅競跑”,推動科技進步和成果轉化。
摘編自《經濟日報》
【謝莉娟: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更應重視流通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謝莉娟認為,流通體系建設是促進統一市場形成關鍵的領域和抓手,因此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更應重視流通問題。從二者關系來看,流通的全局反映了市場總體狀況,而促進市場統一和優化流通體系密不可分。由此可見,推進現代流通體系助推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要在考慮兩者關系的基礎上重點發力。一是要抓好現代流通體系建設中的批發、零售和物流三大核心內容,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持續保障;二是要加快流通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高質量建設現代流通體系和統一大市場持續提供基礎性物質條件;三是要加強流通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等建設,完善相應的制度體系保障;四是要協調市場與政府的功能作用,推動流通資本在良性發展軌道上運轉。
摘編自《中國社會科學報》
【陳迎、巢清塵:應對全球氣候風險需加強氣候風險治理體系建設】
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研究員陳迎、國家氣候中心研究員巢清塵指出,近50年來,全球發生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總體上具有全球經濟損失持續增加、全球死亡人數顯著減少、全球災害地區分布和災情影響嚴重不均衡的特點。應對氣候風險歸根到底是發展路徑的轉型,促進具有氣候恢復力的發展路徑轉型,氣候風險治理勢在必行。在全球氣候風險日益嚴峻的新形勢下,加強氣候風險治理體系建設仍需從多方面持續發力:一方面,現有以防災減災為主的氣候風險治理體系仍需加強;另一方面,防災減災和氣候適應的政策體系之間還相對獨立,需要融合發展;再者,減緩和適應之間存在不平衡,減緩和適應行動的協同效益還需充分挖掘。
摘編自人民論壇網
(光明網記者 徐倩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