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縣域城鎮化、縣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高桂林、柳正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高桂林、柳正坤指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是健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內容,著眼于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法律保障,其人民性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保障人民權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從制度建設層面對市場經濟活動中政府、市場主體和公民個人等各方權利、義務、責任予以了明確規范,在實施執層面對直接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加強市場監管,及時高效便捷化解經濟領域矛盾糾紛。二是滿足人民需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運行提供了系統完備、成熟定型的規則依據,隨著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重點著力于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是激發人民創造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通過出臺維護各方面產權的法律法規,有效地激發了人民創造財富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通過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獲取生產要素、平等參與市場競爭、受法律平等保護,有效促進了各類市場主體的良性競爭。
摘編自《人民日報》
【許召元:推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副部長、研究員許召元指出,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是現代產業體系的核心部門,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需充分把握服務業與制造業的發展規律。對我國而言,現代服務業將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導產業,而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于推動產業融合和優化發展環境。隨著各產業生產環節對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多、越來越細,企業進行服務化轉型成為大勢所趨,因此需要通過完善體制機制、優化發展環境、為服務業發展提供更多金融支持、為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發展提供更多有針對性的政策支持等具體措施,支持現代服務業實現與先進制造業融合、向數字經濟、金融服務等領域開放、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以及產業附加值和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而制造業競爭力是決定各國收入水平的核心因素,先進制造業是國際產業競爭的主體,對經濟發展起戰略支撐作用。新發展階段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在于提質增效,通過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增強創新能力、持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培育和吸引素質產業工人等方式,補足短板,提高效益,不斷增強國際競爭力。
摘編自《經濟日報》
【房宏琳、陳秀萍:統籌切實需要推進縣域城鎮化建設】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房宏琳、陳秀萍認為,縣城是進一步提高我國城鎮化水平的著力點,是返鄉農民工的主要定居地,是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的落腳點,也是當前我國釋放經濟活力的重點區域,承載著我國城鄉發展的多項重要功能。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應當統籌縣城生產、生活、生態、安全需要,綜合施策。一是要一體化規劃縣級城市和鄉村建設,用好當地現有資源,鼓勵發展城鄉聯動發展,促進縣城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鄉村延伸覆蓋,通過兩輪驅動實現城鄉融合發展。二是要推動縣城建設全面提檔升級,在環境衛生設施、市政公用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方面加大力度,從而提高縣城的綜合承載能力。三是要以發展二、三產業為重點,通過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服務業,經濟效益高、就業容量大的縣域富民產業以及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縣域經濟發展。四是要以發展特色產業為方向,將當地資源稟賦、特色文化與經濟發展相融合,構建內涵更加豐富的縣域產業體系。五是要推進綠色發展和科技發展,積極打造“生態宜居、方便智慧”的縣級城市。
摘編自《光明日報》
【宋蕾:以具體措施助力縣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副教授宋蕾認為,當前縣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面臨著縣域自然共生系統開發利用碎片化、縣域產業共生系統的市場要素流動單向化以及縣域社會共生系統的協同共治要素不匹配等系統性共生問題,要進一步實現縣域生態產品價值,一方面,需要順應城鄉發展規律,根據縣鄉村鎮的不同狀況、區位條件、資源稟賦和面臨的突出環境問題,優化縣域生態空間布局,整體性、立體化開發生態空間資源。另一方面,需要聚焦縣域特色產業,以社會經濟要素賦能創新生態產品,以生態環境市場賦能激活公共屬性生態資源資產化,以綠色金融賦能形成多元產業融合發展格局,從而促進城鄉要素雙向自由流動。同時,需要通過激發勞動力要素在縣域城鄉融合發展中的內在活力、促進縣域公共資源的合理配置以及盤活閑置資源,鼓勵農民以多元資產參與鄉村建設和經濟發展等方式,重塑縣域城鄉關系,健全生態產品要素市場配置保障機制。
摘編自人民論壇網
(光明網記者 徐倩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