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伍愛群(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政協經濟和金融委副主任、市知聯會副會長)
中共二十大報告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新時代黨的中心任務,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奮斗目標,中國式現代化是實現路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根本指向。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具有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引領性,應引起高度重視。
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起點高、發展快,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具備先導功能。中共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入實施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戰略,取得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高速泛在、天地一體、云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信息通信網絡建設規模全球領先。量子計算原型機、類腦計算芯片、碳基集成電路等基礎前沿領域取得原創性突破,為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奠定了雄厚基礎。
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對其他領域的中國式現代化可以發揮基礎性的引領支撐作用。在網絡強國、數字中國領域率先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對其他領域具有重要的先導、引領和支撐作用。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發展物聯網”“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發展數字貿易”“推進教育數字化”“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等,彰顯了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的引領支撐作用。
雖然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可望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率先突破,但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弱項,需要在發展中予以填補。
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和認識高度。當前,一些地方還沒有從中國式現代化這一黨的中心任務角度來認識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對中國式現代化的開路先鋒、示范引領和支撐傳導作用。一些地方對網絡科技、數字經濟認識不深。進一步提高各級領導干部推進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的認識和能力水平,刻不容緩。
著重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網絡和數字基礎設施已成東西部差距、城鄉差距的主要方面之一,要集中精力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一方面抓好新基建,另一方面有序推進交通、能源、民生、文化、環境等領域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中西部地區要深入研究本地應用場景,實施“以市場換技術、引團隊”戰略。東部地區要著力實現技術迭代更新、創造新的業態模式、加快傳統產業數字改造等。
突破網絡強國、數字中國關鍵核心技術,把發展的自主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清醒認識到,我國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的基礎還很不牢靠。要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瞄準全球數字技術基礎前沿領域和關鍵核心技術重大問題進行原創性引領性數字技術攻關。加大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關鍵軟件、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重點領域核心技術創新力度。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強化原創技術供給,打造安全可靠、系統完備的產業發展生態,增強對發達國家的“斷供”“脫鉤”等風險的防范應對能力。
強化網絡綜合治理和數字經濟治理。加強網絡綜合治理和數字經濟秩序治理,加大網絡反壟斷和反不公平競爭力度。堅決取締不公平、不合理的強制性條款,保護網絡消費者權益和網絡中小業者利益。優化網絡營商環境,大幅度降低網絡經營成本。
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黨的二十大提出,要“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要把帶動實體經濟發展作為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的根本目標,以數字經濟為實體經濟賦能。把深化產業數字化轉型作為“線上促線下”的著力點,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持續提升數字公共服務水平,推動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惠及更多人口。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和“互聯網+社會服務”建設,利用網絡平臺強化就業、社保、養老、托育、助殘等重點民生領域社會服務供需對接。將全民網絡應用和數字化發展能力培訓提高納入各級政府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加大適老化智能終端供給,統籌推進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