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顧紅亮(華東師范大學副校長、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圍繞這一中心任務,我們在前進道路上必須牢牢把握五個重大原則,“堅持發揚斗爭精神”就是其中之一。深入理解這個重大原則,對于我們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刻內涵和時代價值具有重要意義。
堅持發揚斗爭精神的重大意義
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持續發揚斗爭精神的深刻意義,我們可從三個方面來作分析。
第一,堅持發揚斗爭精神,有助于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現代化,不是由別的政治力量領導的現代化。“黨的領導直接關系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運、最終成敗。”黨的領導決定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性質,離開了黨的領導,中國式現代化就會偏離正確方向和軌道。我們要和一切試圖否定、削弱黨的領導作用的行為作堅決斗爭,敢于斗爭,敢于亮劍,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把黨的領導落實到中國式現代化事業的各個方面,使之成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強大動力。
第二,堅持發揚斗爭精神,有助于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和本質要求。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體現了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統一。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包括五個方面,即人口規模巨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和平發展道路。黨的二十大報告還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的九個本質要求,包括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這些特色和本質要求,都需要發揚斗爭精神,付出艱苦的努力。例如,中國式現代化走的是和平發展的道路,中國人民依靠頑強的斗爭,在西方現代化老路之外,創造性走出了一條新路,這是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現代化新路。
第三,堅持發揚斗爭精神,有助于順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兩步走”的戰略安排。中國式現代化總的戰略安排是“兩步走”戰略,即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要實現這一戰略目標,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精心籌劃、艱苦奮斗。發揚斗爭精神,敢闖敢試,科學統籌,確保每一步的戰略目標都能精準實現,最終實現“兩步走”戰略安排。
堅持發揚斗爭精神的方法論
堅持發揚斗爭精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六個必須堅持”,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同時也是我們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堅持發揚斗爭精神必須遵循的方法論。
第一,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更好發揚斗爭精神,必須堅持人民至上。人民至上體現馬克思主義方法論基本立場,這一立場是以唯物史觀的原理為依據的。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我們在實踐中必須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和斗爭精神,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上。在現代化建設中,人民群眾追求共同富裕,追求美好生活,這體現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所在。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實現共同富裕,體現了人民至上、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追求共同富裕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人民群眾的艱苦奮斗,需要有斗爭的智慧,在現代化建設中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把斗爭精神和人民至上結合起來,共同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發展。
第二,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更好發揚斗爭精神,必須堅持自信自立。黨的百余年奮斗史得出的一條基本經驗是堅持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從革命根據地的開辟到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的形成,從經濟特區的興辦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都是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依靠自己的力量創造的成就。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也是如此,現代化道路是中國人民自主探索出來的,這個自主探索的過程是一個發揚斗爭精神、堅持自立自強的過程。我們要把中國式現代化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問題上有強大定力,有戰略主見,有自信心,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壓,不懼斗爭,堅定不移走中國式現代化之路。
第三,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更好發揚斗爭精神,必須堅持守正創新。守正和創新是辯證統一的。對于中國式現代化來說,守正就是要堅守現代化發展的一般規律,堅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新就是要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在現代化建設道路上走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和中國歷史文化傳統的中國式現代化新路。這條新路的開辟、推進和拓展,需要發揚斗爭精神,銳意進取,敢為天下先。發揚斗爭精神,必須在守正與創新之間保持一種辯證平衡,守正確保現代化發展不迷失方向,創新確保現代化建設與時俱進,勇立時代潮頭。
第四,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更好發揚斗爭精神,必須堅持問題導向。斗爭是奔著問題去的,目的是要解決問題,每個時代總會有每個時代的問題。進入新時代,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我們會遭遇很多新問題,這些問題的復雜程度明顯加大。有些問題的產生有國內外多重背景,有些問題是經濟和科技發展到一定階段引起的,因此對于現代化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逐一加以解決。不管是遇到“硬骨頭”問題還是深層次問題,我們都要發揚斗爭精神,攻克難題,贏得勝利。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堅持發揚斗爭精神,一定要堅持問題導向,增強問題意識,追著問題走,在剖析問題、解決問題中不斷提出現代化建設的新思路新舉措,取得現代化建設的實效。
第五,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更好發揚斗爭精神,必須堅持系統觀念。世界是一個整體,是一個系統,世界萬物在大系統中相互作用、普遍聯系。從系統觀念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處理好各種復雜關系,比如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的關系、戰略與策略的關系、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活力與秩序的關系、自立自強與對外開放的關系。處理好這些關系需要系統思維,需要統籌兼顧,使現代化發展各項舉措相互配合。要把斗爭的戰略和策略放在系統觀念中加以考量,樹立全局觀念,樹立現代化建設“一盤棋”的思想,從現代化系統來考慮各個子系統工程之間的協調,把握好當前和長遠、宏觀和微觀、特殊和一般的關系,整體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事業的高質量發展。
第六,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更好發揚斗爭精神,必須堅持胸懷天下。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一個開放的國際環境中進行的。我們堅持和睦相處、合作共贏的原則,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又有世界眼光,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一邊,為人類共同面臨的重大問題貢獻解決辦法。在國際舞臺上,我們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而且,我們堅決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現代化道路。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下,中國人有天下一家的意識,愿意力所能及推動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健全發揚斗爭精神的實踐機制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實踐上,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理論上,我們對于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和本質有了深刻的認識。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發揚斗爭精神,健全斗爭精神的實踐機制,增強大家的志氣、骨氣和底氣,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的新天地。斗爭精神的實踐機制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的話題,對于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具有直接的指導意義,我們可以重點從以下三個實踐機制著手。
第一,把握好理論運用機制。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需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和各國現代化經驗的借鑒運用。我們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推進“兩個結合”,深化黨的理論創新,從而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提供理論資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理論成果已經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經過初步的理論探索,我們已經概括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個中國特色、九個本質要求和五個重大原則,初步構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系,這為現代化的全面推進做好了充足的理論準備。把握好理論運用機制,有利于在現代化建設中進一步發揮斗爭精神的正能量。
第二,把握好歷史借鑒機制。中國共產黨的百余年奮斗歷程積累了寶貴的歷史經驗。《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提出了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人民至上、堅持理論創新、堅持獨立自主、堅持中國道路等重要歷史經驗,這些歷史經驗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提供了豐富的歷史養料。把握好歷史經驗的借鑒機制,有利于在現代化建設中更好發揮斗爭精神的積極作用。
第三,把握好風險防范機制。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開創性事業,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我們一定會遭遇各種風險挑戰。我們要建立風險防范機制,增強憂患意識,預測潛在威脅,做好應對預案,未雨綢繆,確保中國式現代化沿著正確航向前行。
面向未來,我們需要聚精會神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堅持發揚斗爭精神,團結奮斗,乘風破浪,朝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奮斗,不斷創造歷史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