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發展銀發經濟、健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制度機制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張文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在新征程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更加完善,是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更高水平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是在法治軌道上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文顯認為,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為主要依據,結合黨的二十大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更加完善”的部署和《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現階段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更加完善的重點任務是:進一步加強法律規范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法治實施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法治監督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法治保障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黨內法規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國家安全法治體系、軍事法治體系、生態法治體系、社會規范體系等國家和社會治理分領域的法治體系建設等。同時,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堅持正確方向: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此外,張文顯表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更加完善,還必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適應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需要,突出實踐特色、文化特色、時代特色。
摘編自《光明日報》
【張輝: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理解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整體性】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我們黨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不僅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而且是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張輝表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在闡釋到2035年的改革目標和分領域目標任務時,強調“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這為我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明確了時間表和路線圖。從生產力角度看,產業體系、城鄉區域發展體系、綠色發展體系緊密聯系,促進生產力發展生生不息。從生產關系角度看,市場體系、收入分配體系、開放體系、經濟體制互相配合、互相輔助,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體制機制保障。正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及其規律,決定了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由多個體系構成的統一體。各個體系在各自發揮重要作用的同時,又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形成一個有機整體。為此,要深化有關現代化經濟體系內部邏輯、如何促進其各環節各領域各要素之間相協調相促進等問題的研究,為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學理支撐。
摘編自《人民日報》
【周望:積極推動銀發資源參與中國式現代化】
現在,人口老齡化進一步加深,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轉型,綜合、細化考慮我國老年人的年齡構成和健康狀況可以看到,老年人既是一系列“養老”服務和行動的指向對象,更是能夠實施“老養”的有為主體。南開大學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研究院研究員周望認為,現階段我們需要在“養老”中加入“老養”,改變單一的把老年人群體“養起來”的傳統觀念,轉變為分層、自愿原則主導下的老年人群體“起來養”,鼓勵他們以一種積極向上、各盡所能的狀態,投身于家庭、社會和國家建設,全方位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共赴社會美好生活新征程。要讓老年技能人才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繼續以返聘、顧問、監督等形式,在生產、制造、服務需要的各個環節對年輕人進行“傳”“幫”“帶”,既是實現產業技能和經驗有效傳承和積極創新的基礎,也能從精神上幫助這些老年人樹立具體目標,保持活力,最終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多重提升。
摘編自《北京日報》
【趙澤琳:健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制度機制】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也是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這是我國民族政策和制度設計改革發展的方向和與時俱進的體現,也是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的體現。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統戰理論教研部副教授趙澤琳表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完善大統戰工作格局,其中特別提到“制定民族團結進步促進法,健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制度機制,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這意味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相關工作將會更深入、更細致、更實在,涉及民族工作的相關部門的協調性、配合度、參與感將會更高,民族團結創建的相關內容將會更加有形、有實、有感。要健全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規體系,制定民族團結進步促進法;要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體系建設,形成中國自主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史料體系、話語體系、理論體系;要營造有利于各民族廣泛交往、深入交流、全面交融的社會環境;要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常態化機制,在干部教育、黨員教育、國民教育、社會教育等各環節強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宣傳教育,在統一戰線的全領域開展和體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宣傳教育。
摘編自《人民政協報》
??(光明網記者 陳銳海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