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反腐、新舊動能轉換、防范金融風險、鄉村高質量發展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李忠杰:以自我革命精神堅定不移把反腐敗斗爭向縱深推進】
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咨詢委員會委員李忠杰認為,我們黨要始終堅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要走穩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順利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就必須以自我革命精神堅定不移把反腐敗斗爭向縱深推進,清除腐敗這個最大威脅。加大對腐敗的查處懲治力度。顯性的、容易辨識和發現的腐敗現象已得到有效查處,但隱形的、隱藏很深的腐敗還需要繼續挖掘、整治。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領域的腐敗,也有待進一步發現、揭露并堅決整治。繼續規范、制約和監督權力。堅持授權和控權相結合,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切實防止人權財權重新向少數人集中,切實防止權力使用超越規范和程序,切實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繼續完善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范體系。堅持制度治黨、依規治黨,以黨章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為核心,完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增強黨內法規的權威性和執行力,形成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發現問題、糾正偏差的機制。增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實效。發揮政治巡視利劍作用。加強法治中國建設、黨的紀律建設。要加強黨的紀律建設,引導黨員干部把他律轉化為自律,內化為日用而不覺的言行準則。同時要進一步織密織嚴法治體系,特別是提高良法善治水平,更加牢固地樹立法治權威,確保黨員干部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
摘編自《人民日報》
【李曉華:更新舊動能勢在必行】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院研究員李曉華認為,培育新動能和推動新舊動能接續轉換不是簡單淘汰舊動能,而是要在培育壯大新動能的同時更新舊動能,使舊動能重新煥發生機,并與新動能協同發展。資源型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生活性服務業等傳統產業在支撐經濟增長、吸納就業等方面發揮著基礎支撐作用,不能把傳統產業等同于“低端產業”“落后產能”,更不能簡單一退了之。舊動能是新動能發展壯大的重要支撐。新質生產力雖然是由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的突破所推動的,但其發展不是單一核心技術的單兵突進,而是需要上下游配套產業為其提供各種原材料、零部件、生產設備、軟件、生產性服務活動等支撐,新技術才能轉化為新產品、新模式從而成為現實生產力和經濟增長新動能。更新舊動能要重視新技術新需求新市場。一是要關注科技創新的前沿方向與產業化進展。二是要積極適應市場需求變化。三是要積極開拓新興市場。為應對美西方國家的“脫鉤斷鏈”、“筑墻設壘”、極限施壓,需要提升我國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大力推動高科技產業發展成為其中的關鍵,一方面要提高重要產業的關鍵產業鏈環節的自主可控水平,另一方面要在若干新興產業領域形成“人無我有”的優勢,增強反制裁、反脫鉤的反制能力。
摘編自《學習時報》
【何德旭:積極防范金融領域風險,維護金融安全與穩定】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研究員何德旭認為,現代科技在金融領域的廣泛應用,使金融市場運行邏輯、金融風險生成機理、金融風險傳染路徑等發生重大變化,金融風險誘因和形態更加多元復雜。房地產市場風險、地方債務風險、商業銀行資產質量風險、外部沖擊風險等各種金融風險與非金融風險相互交織,復雜性、隱蔽性、滲透性、傳染性持續增強。風險防控任務依然十分艱巨。首先要統籌好金融發展與金融安全。要堅持在經濟金融高質量發展中防控金融風險,既要防止過度追求金融的虛假繁榮而侵蝕金融安全基礎,又要防止過度追求金融安全(穩定)而抑制、損害金融發展,削弱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其次,切實防控好金融風險,重點關注局部性金融風險向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轉化。一個時期以來,由于現行監管格局和監管手段的局限性,金融監管出現了局部的空白、沖突、套利等問題,導致區域性、局部性的金融風險時有發生。而這些風險往往具有高度的聯動性、廣泛的滲透性和自我增強的傳播性,在特定條件下容易突破市場邊界或監管約束,迅速跨區域、跨行業傳播,從而引發更廣泛的市場震蕩,最終演化為系統性金融風險乃至金融危機。最后,要改進和加強金融監管,尤其需要在提高監管針對性和監管有效性上下大氣力。要進一步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監管體系和監管規則,不斷拓展宏觀審慎和金融穩定功能,將所有金融業務、金融活動、金融行為納入監管,做到監管全覆蓋。
摘編自《經濟日報》
【郭紅軍:鄉村高質量發展須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
貴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郭紅軍認為,新征程上,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推進鄉村高質量發展,必須充分發揮高質量黨建的引領作用,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做強產業,筑牢鄉村高質量發展根基。應層層壓緊壓實責任,不斷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村兩委干部和致富帶頭人在產業振興中的引導作用,引領老百姓依據當地條件,以因地制宜、因勢而動、因時而異的方式方法發展特色產業。壯大隊伍,形成鄉村高質量發展的人才合力。組建包括優秀黨支部書記、模范共產黨員、產業發展能人等在內的人才隊伍,靈活運用各種行之有效的培訓方式,對農村黨員干部的綜合素質進行提升,培養出有能力、敢擔當、善作為的優秀村干部。培塑文化,打造鄉村高質量發展的亮麗名片。應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滋養,傳承弘揚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深耕鄉村特色文化和地方紅色文化,不斷打造黨建文化品牌。美化生態,擦亮鄉村高質量發展的全新底色。農村基層黨組織應充分尊重群眾意愿,通過黨員示范帶頭、廣泛宣傳、全面動員等方式,掀起環境整治熱潮,調動老百姓建設美麗鄉村的積極性,營造鄉村建設的良好氛圍。振興組織,夯實鄉村高質量發展的戰斗堡壘。應穩步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增強組織活力。構建黨的創新理論學習教育賦能鄉村振興常態化機制,充分發揮黨的創新理論錘煉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凝聚發展合力的功效。
摘編自《光明日報》
(光明網記者 李彬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