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徐憲紅(鄭州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全球數字化進程的加速推進,使得以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正在重塑社會形態,驅動教育場域發生深刻變革。深入研究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如何適應數智化時代的發展,滿足現代社會對創新創業人才的需求,對于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驅動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理念革新
明確數智化時代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樹立數智化教育理念,強調數智技術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將數智思維培養融入教育全過程,對于適應時代發展趨勢、滿足國家戰略發展需求、推動教育改革創新及促進學生個體全面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第一,滿足國家戰略發展需求,培養創新型人才。樹立“數智化+創新創業教育”新理念,有助于培養適應時代需求的,具備數據驅動決策能力、跨界融合能力和持續創新能力的創新型人才,從而更好地適應數智時代發展的需求。開展以數智技術為依托的創新創業活動,也能夠進一步推進產業升級和經濟社會發展。第二,推動教育改革創新,提升教育質量。數智技術為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工具,能夠極大地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提高教學效果。通過數智技術,可以構建虛擬實驗室、在線課程等,為學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學習途徑。同時,數智技術還可以實現個性化教學,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推動教育創新,提升教育質量。第三,促進學生個體全面發展。數智化創新創業教育不僅賦予學生技術硬實力與創新軟實力,更通過個性化路徑和實戰場景激發其潛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從“被動適應者”轉變為“主動創造者”。在智能模擬創業場景中,通過低風險試錯環境,培養學生創業技能、塑造創新思維,鼓勵其用數智技術解決社會中如環保、醫療等領域的問題,滿足學生自我價值實現的高層次需求,促進學生個體全面發展。
引領“四位一體”協同機制創新
數智融合通過重構資源連接方式、優化協作流程、提升決策效率,為高校、政府、企業、學生“四位一體”創新創業教育協同機制提供了技術驅動的新范式。數智融合重構協同機制的核心邏輯為“數據驅動決策、智能技術賦能、生態化協同網絡”。即通過跨主體數據共享,打破信息孤島,實現精準匹配與動態調整;利用AI算法、區塊鏈、云計算等技術,構建資源調度、風險預測、成果轉化的智能化支持平臺;以數智技術為紐帶,形成“需求—供給—服務—反饋”的閉環生態,提升多方協作效率。第一,明確各方主體職責與定位。高校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應負責提供教育資源、搭建教育平臺、開展教學活動,并加強與企業、政府的合作,共同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政府應發揮政策引導和支持作用,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法規,提供資金和服務保障,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環境。企業應積極參與創新創業教育,利用數智技術共享企業的技術、市場和人力資源,提供實習實訓基地、創新創業導師等資源,與高校合作開發創新創業課程,幫助學生了解市場需求、提升實踐能力。學生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主體參與者,可以利用數智技術獲取更多創新創業信息和資源,認真學習創新創業知識,積極參與實踐活動,提升創新創業能力。第二,“高校主導、企業參與、政府支持”協同搭建數智化教育平臺。利用數智技術搭建在線學習平臺,提供豐富的創新創業課程資源,方便學生自主學習和交流。平臺可集成視頻教程、在線測試、互動討論等功能,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整合政府、高校、企業的創新創業資源,建立創新創業數據庫,為師生提供便捷的創新創業信息查詢服務。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開發智能評估系統,對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和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進行客觀、科學的評價,為教學改進提供依據。智能平臺通過AI技術自動擬合資源,加速產學研深度融合。高校應與企業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共同開展創新創業項目研發、人才培養等活動,通過數智化手段實現遠程協作、資源共享等目標,提升合作效率和質量,推動產業與教育深度融合,將產業需求融入教育教學中。
探尋創新創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實踐路徑
數智技術與創新創業教育的協同融合創新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探尋數智時代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路徑,將有助于推動創新創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推動高等教育改革和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有效落實。基于數智技術賦能創新創業教育的傳導機制,即數智技術嵌入—課程體系/教學模式變革—學生個體創業能力生成—創業項目工商注冊,析出如下實踐路徑。
第一,構建創新創業教育新基建生態系統。創新創業教育新基建生態系統是以數智技術為基礎,重塑教育要素間的交互關系,通過教育要素數字化、教育連接智能化和教育生態自治化三個階段的漸進式發展,形成“數智技術賦能—數據驅動—場景融合—價值共生”的創業教育生態化發展新模式。具體而言,新基建生態系統由基礎設施層、數據資源層、智能應用層和價值網絡層四層架構組成。其中,基礎設施層是新基建形態的數字基礎,通過智能算力網絡完成實時數據處理工作,借助數據感知網絡實現物聯網設備與產業數據接口的融合。數據資源層是新基建形態的生態血液,通過組建教育數據湖、知識基因庫和動態案例池完成新基建生態系統的數據儲備工作。智能應用層是新基建形態的生態器官(智能教學大腦、智能孵化心臟和智能治理中樞),擬完成AI驅動的個性化學習路徑規劃與教學策略生成系統、創新創業項目虛擬孵化、創業教育質量數字實時監測與智能風險預警決策。價值網絡層是新基建形態的生態循環體系,以期實現教育資源市集的智能交易,構建教育成果轉化與收益分配的價值互聯網。
第二,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重構與教育教學模式革新。構建數智化課程體系,開設數智技術相關課程,如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數智學習資源。將數智技術融入專業課程,推動傳統課程的轉型升級。引入行業前沿技術和案例,采用項目式、模塊化教學方式,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增強教學內容的時效性和實用性。推廣數智化教學模式,利用在線教學平臺、智慧教室等數智化教學環境,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借助數智技術實現精準學情分析、個性化推薦和即時評價反饋,提升教學效果。同時,探索創新教學方法,如采用問題導向、任務驅動等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引入翻轉課堂、混合式課堂等新型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和參與度。
第三,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與能力提升。高校應加強“數智化+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引進具有數智技術背景和創新創業經驗的優秀教師,并加強對現有教師的培訓和學習支持,提升其數智素養和創新創業教學能力;鼓勵教師參與數智化教學改革和創新創業教育研究,開發數字教材,參與跨學科交流,提高教學的互動性與嚴謹性;支持教師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研修和訪學等活動,拓寬視野和提升能力。
概言之,通過革新教育理念、創新教育模式、優化教育資源、構建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提升教育公平與質量以及應對挑戰與策略調整等措施,能夠有力推動創新創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進而推動國家的創新發展和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