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事關農業、農村、農民的“三農”問題一直是近年來中央一號文件的關注焦點。在釋放改革紅利的大背景下,2014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將改革紅利第一彈指向了“三農”問題。文件從完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強化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建立農業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加快農村金融制度創新、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改善鄉村治理機制八個方面詳細部署了改革方向,釋放的紅利遍及農業、農村、農民。
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
為糧食增產保駕護航
1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從五個方面“完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
其中第二條要求“完善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提出“繼續堅持市場定價原則,探索推進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與政府補貼脫鉤的改革,逐步建立農產品目標價格制度,在市場價格過高時補貼低收入消費者,在市場價格低于目標價格時按差價補貼生產者,切實保證農民收益。”
據記者了解,往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多次提出農業保險,并且近年來隨著財政補貼的加大,農業保險規模已經達到世界第二,但是未來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和家庭農場的建設,農業保險可以更加商業化。
業內人士指出,2014年是中國推動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后的第十個年頭,鼓勵更多的商業保險公司積極參與農業保險,形成適度競爭的關系也是農業保險發展壯大的必要條件。
相關統計顯示,截止2013年11月,我國農業保險原保險保費收入為292.05億元,按照2013年前11月平均保費增速計算,預計2013年年底,規模將超過300億元。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郝演蘇表示,由于財政三級補貼,商業保險公司參與農業保險能夠維持“保本微利”,但能夠鼓勵更過的農民積極投保,更符合“保險大數法則”。
此外,在強化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管方面?!爸醒胍惶栁募币蠼⒆顕栏竦母采w全過程的食品安全監管制度,完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落實地方政府屬地管理和生產經營主體責任。支持標準化生產、重點產品風險監測預警、食品追溯體系建設,加大批發市場質量安全檢驗檢測費用補助力度。( 左永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