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問題加載中,請稍候。
若長時間無響應,請刷新本頁面
光明網訊:“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第七場走進珠海 9月17日,由中宣部指導,光明日報社、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倫理學會共同主辦的“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第七場在珠海市圖書館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主任尹韻公作題為《傳統文化與當代自信》的演講,并與現場觀眾和網友進行了互動。
尹韻公從一百年前的中國說起,指出傳統文化在近代所受到的破壞和誤解。在歷史中反觀當今社會,將傳統文化與當代自信結合在一起,全面而深刻地闡釋了傳統文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意義。
講座中,尹韻公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弘揚傳統文化的系列講話,擲地有聲提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獨特性之鮮明是極為罕見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連綿性之悠長也是舉世唯一的。我們必須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爭取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群林之首!”
他表示,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逐漸使我們民族的精神狀態從感性恢復到了理性,從而也使我們對優秀傳統文化有了科學的解讀。“實現民族復興偉大中國夢,決不能讓傳統文化缺席,必須賦予傳統文化的當代自信。”尹韻公提高了聲音。
尹韻公指出,傳統文化能夠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力支撐。“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思想道德資源。我們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和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態度,拋棄糟粕,繼承優良,激活精華。”尹韻公說。
他認為,傳統文化能夠成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強大精神動力。把傳統文化中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作用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發展進程,必將有利于進一步鞏固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礎,有利于進一步強化社會最大公約數,增強群眾奮斗的向心力和民族團結的凝聚力。
“傳統文化能夠成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宏偉目標的智力源泉。”尹韻公強調說,“中華傳統文化積累了豐富的智慧資源。充分挖掘先賢哲人的聰明才智,創造性地借鑒列祖列宗智慧,是體現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與當代自信的重大文化任務。”
本次活動由光明網和中共珠海市委宣傳部承辦,百場講壇走進城市基層文化場所,面向基層干部群眾宣講和交流優秀傳統文化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實現民族復興偉大中國夢的重要意義。來自珠海市的260多位基層干部、學生、讀者到現場聆聽了講座,光明網進行了現場視頻直播,來自全國421萬網友收看了節目,40.9萬網友通過微博、論壇等參與了交流互動。(光明網記者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