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12月24日訊(記者 鄭芳芳)12月22日,由南京大學、光明日報社主辦,南京大學中國智庫研究與評價中心、光明智庫、光明網承辦的“2018中國智庫治理暨思想理論傳播高峰論壇”在南京舉行,來自全國各地共850余位專家學者參與了此次大會。
會議現場
論壇上,光明日報社副總編輯、思想理論網絡文章評價系統(iWaes系統)評審委員會主任陸先高發布了6期iWaes系統月度網絡理論文章TOP100榜(6-11月)。他對榜單進行了深入的梳理和總結:從主題上看,學習和解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章占比最高;從來源網站上看,光明網、求是網、央視網上榜數位列前三,分別占比15.4%、10.6%、8.6%。“上榜文章主題鮮明、內容有力,代表了網絡理論文章的較高水平,反映了各個網站和平臺的理論生產能力,不僅團結了一批網上思想理論的活躍專家,發掘了一批優秀的中青年專家,而且有利于中央和有關部門研判和把握網上思想輿論工作的實效。”陸先高表示,“這充分表明iWaes系統是科學的、成功的。我們認為,iWaes系統建設不僅符合中央精神,也滿足了現實需求,也說明我們探索的原則和路徑是對的,給了我們做好的信心。”
2017年6月,光明網發起并聯合光明日報理論部、南京大學共同設計開發了iWaes系統,并于12月正式上線。一年來,系統建設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網站已經搭建,PC端、微信服務號均可進行操作,實現移動端實時接收系統消息、賬號注冊、文章評價、查閱等一體化功能,推動iWaes系統從網上逐步發展至“掌上”;系統頁面不斷優化,更加美觀清朗,操作更加便捷,數據抓取更加準確,并建成相對完善的理論文章庫、專家庫、作者庫;系統已覆蓋理論研究機構2000多個,理論網站100余家,評審專家400余位,理論作者近7000名,采集理論文章11萬余篇。
“推動思想理論網絡文章評價體系建設,并不是另起爐灶,而是對現有評價體系的一個增量標準。”在下午的iWaes2.0系統研討會上,陸先高指出,為了確保iWaes系統更加規范、科學、有效的運營,系統特設思想理論網絡文章評價系統學術委員會,邀請理論界學術水平造詣深厚、政治素養堅定的代表性專家學者擔任學術委員,全面指導和參與評價系統建設。
陸先高表示,當前系統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著一些困惑與難點,比如如何激發更多專家參與評價工作,充分調動專家學者參與評審的積極性等。“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專家能夠參與到系統中來,讓越來越多的網絡文章能夠通過iWaes系統被發掘出來,從而真正激發網絡文章的生產力,進一步優化網絡輿論生態,充分發揮網絡文化育人功能。”
“當然,iWaes系統對數據抓取統計的全面性、科學性有很高的要求,對評價指標的合理性、準確性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對評價操作的便捷性還要緊跟互聯網技術發展的步伐。為此,我們計劃啟動iWaes2.0系統建設。其核心,就是不斷提高系統的科學性、嚴謹性、全面性和操作便捷性。”針對iWaes2.0系統未來的規劃,陸先高強調:“我們將始終致力于建設更全面的數據抓取能力、更準確的數據分析能力、更詳細的標簽功能、更科學的指數模型、更智能的算法推薦、更便捷的評價操作、更公開的運營方式、多元化的榜單生成機制、更豐富的產品形態、更深入的數據挖掘能力。”
南京大學黨委常委、宣傳部長王明生表示,目前,學術期刊偏少且能夠影響的范圍較小,學者發表文章等同于“千軍萬馬爭過獨木橋”,iWaes系統則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所以,系統既要做出來,也要用起來,促使更多有理論深度、學術廣度、思想銳度的文章能夠頻繁地刊發在網絡上。對此,他建議,一要加大宣傳力度,二要團結更多理論工作者,三要不斷更新迭代讓系統更加完善好用,四要解決根源問題真正將系統納入現行評價考核體系。
南京大學中國智庫研究與評價中心副主任、思想理論網絡文章評價系統秘書處副秘書長李剛表示,iWaes系統已經形成一個初步的生態,真正讓其用起來,可以考慮引入“iWaes系統來源網站”的概念,對來源網站設定具體標準形成約束機制,由此反促各網站提高對理論原創工作的重視程度,讓網絡學術生態更加清明。他表示,當前iWaes系統的發展仍面臨著投入資源有限等困境,亟需國家層面的大力支持。“我們期待,未來有關主管部門、業界與我們共同推進iWaes系統建設,朝著共同凈化網絡生態、完善評價體系、保障意識形態安全等方向不斷努力。”
據不完全統計,僅在2017年,中辦、國辦和教育部等部門就先后印發4份相關文件,要求推動網絡文化成果評價認證體系建設,推動將優秀網絡文化成果納入高校科研成果統計、列為教師職務職稱評聘條件、作為師生評獎評優依據,等等。可以說,推動思想理論網絡文章評價體系建設有著史無前例的政策“紅利”和輿論“加持”。此外,浙江大學、吉林大學等高校先后發布優秀網絡文化成果認定實施辦法,將優秀網絡文化成果納入學校職務(職稱)評聘、評獎評優激勵機制。
浙江大學黨委常委、宣傳部長應飚教授表示,浙大此前的探索主要從作品首發平臺的權威性以及成果的影響力、學術性、思想性四個角度去衡量文章的價值,平臺的權威性、作品的影響力這兩項是申報條件,校宣傳部會對此進行嚴格審核把關,隨后會提請學術委員會對學術性、思想性進行評議,最后進行討論和匿名投票。“今年我們共收到校師生的投稿180余篇,最終評選出來8篇文章。我們的目的是鼓勵更多的老師參與社會公共事務,引領正確的社會思想輿論和價值觀念。”談及下一步計劃,應飚表示,首先將進一步明確權威平臺的范圍,給出確切名單;其次在影響力方面更注重客觀性強的轉載量考核;最后,進一步完善行之有效的獎勵體系。
吉林大學宣傳部長、教授韓喜平指出,網絡文章的認定和評價工作應該在政治性導向、影響力認定、學術性評價上下功夫,要在考慮閱讀量、轉載量、評論量、點贊量等客觀數據的基礎上,最終回歸到文章本身內容的價值上。他表示,高校應充分考慮將諸如iWaes系統等類平臺納入現有的高校師生評價體系,真正構建起網絡文章評價工作多層次、多領域參與機制,使科研工作者積極參與到網絡空間治理及網絡正能量傳播上來。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當前,網民規模已超8億,網絡已然成為意識形態交鋒的主陣地。與會專家一致認為,當前應充分調動專家學者在網絡上發聲的積極性,讓思想理論網絡文章更具多樣化和多元性,讓其能夠傳播地更快捷、更廣闊、更具時效性。
媒體融合時代已來,越來越多的網絡聲音值得被重視,也需要被引導。與會專家指出,iWaes系統的探索與建設正當其時,不僅僅在于其彌補了當前評價體系中的部分空白。中央黨校副教授徐浩然認為,iWaes系統的價值在于有可能促進理論文章由經驗派、學術性向現實性、通俗性、理論性、創新性等方面的轉化。中央黨校副教授郇雷表示,理論文章一方面承載著新聞的內容,另一方面涵括著思想傾向,iWaes系統則為這些文章提供了一個具有共享性質的公共產品,促使它們能夠發揮一定的意識形態導向作用,進而促進網絡空間的凈化。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英語學院副院長、教授王磊則認為,iWaes系統創新性地構建起了我國自身對網絡文章評定的初始框架,掌握了主動權,這在互聯網時代至關重要。華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助理黃日涵也認為,時代的發展影響著評價體系的更新換代,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未來肯定需要一個更多元、更具包容性的體系。
iWaes系統致力于從標準和體制機制上激活網上理論傳播的能量,在推動優秀網絡文章的成果認定方面做出有益探索。對此,國防大學政治學院教授、思想理論網絡文章評價系統學術委員王傳寶由iWaes系統的作用出發,提出媒體融合的另一個方向——讓系統篩選出的優秀理論網絡文章能夠刊登在紙媒上進行二次宣介。中國社科院科研局處長孫晶建議進一步細化系統的評價指標,包括導向指標、時效指標、創新指標等。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張杰,《黨政研究》常務副總編劉彥武,求是網副總編輯周彪,東南大學科技情報研究所研究員劉利,南京審計大學教授岳洪江從不同角度對系統2.0建設提出了具體的意見和建議。
iWaes2.0系統研討會分別由光明網總編輯助理、思想理論網絡文章評價系統秘書處副秘書長吳叢叢,南京大學社科處副處長巢乃鵬主持。中央網信辦傳播局理論傳播處有關負責人及來自南京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南充大學等機構的60余位專家學者出席了此次會議。
[責編:李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