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兩個維護”、共同富裕、新型儲能技術、依法治國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張雷剛:深刻認識“兩個維護”的重大政治意義】
山東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張雷剛指出,“兩個維護”是最高政治原則和根本政治規矩。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要深刻認識把“兩個維護”作為黨的最高政治原則和根本政治規矩的重大意義。第一,“兩個維護”是成熟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內在要求。對馬克思主義政黨來說,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至關重要:維護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就是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要以維護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為前提。第二,“兩個維護”是我們黨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寶貴經驗。我們黨之所以能團結帶領人民書寫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關鍵是有堅強的領導核心,而要治理好我們這個大黨、治理好我們這個大國,保證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維護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都至關重要。第三,“兩個維護”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保證。新的趕考之路上,必須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繼續書寫下去;必須忠誠核心、擁戴核心、維護核心、捍衛核心,做到在思想上高度認同、政治上堅決維護、組織上自覺服從、行動上緊緊跟隨。
摘編自《人民日報》
【謝天成、施祖麟:構建促進農民增收長效機制,實現共同富裕】
北京建筑大學城市管理研究院研究員謝天成、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施祖麟表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當前,要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重點是要讓農民富起來,關鍵是要建立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首先,通過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加快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融合發展等途徑,強化文化建設。其次,拓寬農民持續增收的基本路徑。發揮大中城市的就業帶動作用,不斷加強幫扶,促進就地就近就業創業;推進產業融合,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鄉村休閑旅游、農村電商等產業,挖掘農村內部增收潛力;加快農村綜合改革,探索建立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服務體系,穩妥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加大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土地出讓收入、地方政府債券支持農業農村力度,增加轉移凈收入。再次,強化公共服務,加大對低收入農民群體幫扶力度,進一步完善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幫扶機制;補齊鄉村教育、醫療、養老等短板,加快城鎮教育資源向農村延伸,提升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水平;開展未來鄉村建設,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核心功能配套設施的標準化建設。最后,強化實施保障。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工作責任;堅持規劃引領,制定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堅持分類指導與示范引領,必須科學把握不同地區農村的差異性特征,精準施策、梯次推進、滾動發展。
摘編自《光明日報》
【鞠立偉、劉力:發展新型儲能技術,推動現代能源體系建設】
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鞠立偉、劉力認為,當下,國際形勢復雜嚴峻,為規避國際能源價格上漲導致國內能源消費成本上漲,亟需推進風電、太陽能發電的更大規模利用。近年來,我國風電、太陽能發電呈現迅猛發展態勢,但其不確定性,會給電力供需平衡帶來某些不穩定性。受制于資源環境稟賦,使得以電化學儲能、電磁儲能和壓縮空氣儲能為代表的新型儲能技術,將成為未來清潔能源更大規模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推動現代能源體系建設的重要發力方向,需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重視規模化儲能在系統中發揮的調節作用,抓緊推進電網側儲能電站的容量電價機制。二是在現有峰谷分時電價的基礎上,設計新型儲能參與調峰、調頻等輔助服務價格機制。三是制定面向新能源開發配置儲能的激勵機制,激發新型儲能發展,保障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四是健全新型儲能開發,建立涵蓋新型儲能基礎通用、規劃設計、設備試驗、施工驗收等領域的標準體系,制定新型儲能安全相關標準及多元化應用技術標準。五是構建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綠色金融體系,激發新型儲能的市場活力,豐富新型儲能建設運營的商業模式。
摘編自《經濟日報》
【尚偉偉、張西恒:正確處理“四組”關系,深入推進良法善治】
華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尚偉偉、上海政法學院法律學院張西恒指出,法治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成果,新時代,推進全面依法治國,需要正確處理好“四組”關系,實現良法善治。一是把握好法治與政治的依存共生。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實現良法善治需要把握好法治與政治的辯證統一。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堅持和完善黨對各方面事業的全面領導,可以確保法治建設走在正確的方向上;而法治為保障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順利運轉提供強有力保障,實現權力的有效制約、權利的可靠保障。二是把握好法治與改革的動態平衡。改革的深入是法治建設的起點,法治的完善是改革成功的基礎,必須堅持在法治中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三是把握好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相得益彰。應發揮法治對德治的重要保障作用,將道德規范轉化為法律規范,通過法律的實施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德要求和價值導向;夯實德治對法治的道德支撐作用,通過價值認同,引導個體自覺尊崇良法善治,推動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四是把握好依法治國與依規治黨的有機統一。應明確依規治黨是依法治國的有力保障,要運用黨內法規制度優勢,將紛繁復雜的全面從嚴治黨實踐科學化為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的依規治理過程;依法治國是依規治黨的基本遵循,應注重黨章規定的黨和國家指導思想、路線、方針、政策、目標任務與憲法等國家法律原則、規則保持一致。
摘編自《解放日報》
(光明網記者 趙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