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全面深化改革、鄉村體育、“雙碳”工作、鄉村振興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胡敏:全面深化改革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胡敏指出,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我們堅持以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經濟建設方面,體制機制的不斷完善使我國經濟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我國經濟邁上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之路。政治建設方面,我國積極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通過健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推動法治中國建設向前邁進。文化建設方面,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創新發展,極大增強了民族自信。社會建設方面,通過深化社會體制改革實現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打造了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的良好環境。生態文明建設方面,通過完善各項制度推動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制度保障。黨的建設方面,堅持黨的領導,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黨的執政能力不斷提高。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進將為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障。
摘編自《人民日報》
【朱海嘉:用好鄉村資源,推動鄉村體育發展】
重慶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西南政法大學分中心研究員朱海嘉表示,發展鄉村體育,既滿足了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也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有力抓手。一方面,農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基本建立豐富了農民群眾身邊的健身活動,營造了惠澤鄉村的健身文化氛圍,為提升鄉村居民精神風貌和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發揮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依托鄉村秀麗壯美的自然生態環境打造的戶外體育設施和活動能夠有力帶動鄉村建設和農民增收,切實推動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支點。未來在鄉村進一步推廣大眾體育,不僅要加大宣傳力度,保護傳承好民族體育,開展豐富的體育活動,從而提高農民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吸引更多人廣泛參與,還要加大體育設施供給力度,完善農村體育活動場所、器材、公共服務網絡的建設,從“硬件”上提高發展鄉村體育的水平。
摘編自《光明日報》
【周亞敏:以綜合的措施科學有序推進“雙碳”工作】
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周亞敏認為,堅持系統觀念,科學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需從四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立足稟賦打好能源替代組合拳,遵循先立后破原則推進能源替代,在創造安全可靠的新能源體系的基礎上推進對傳統能源的大規模替代,確保發展和減排之間的良性互動。二是科學考核對標碳排放“雙控”,將“雙碳”工作的目標直指碳排放總量和碳排放強度,在減少能源消耗并提高能效的同時不限制可再生能源消費總量,從而實現在控制碳排放總量前提下的碳效率最大化。三是保供穩價兜牢民生底線,一方面提高供給側能源儲銷保障能力和保供穩價能力,另一方面從需求側引導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探索符合國計民生的方案。四是創新驅動狠抓技術攻關,針對我國國情重點解決可再生能源波動性和間歇性問題和如何高效清潔利用煤炭問題,通過政策落地、開展合作等途徑為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提供體制機制保障。
摘編自《經濟日報》
【李小云:以具體措施解決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點問題】
中國農業大學文科講席教授、國家鄉村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小云認為,當前在具體實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五方面問題:一是如何鞏固好脫貧攻堅成果。處于深度貧困的脫貧摘帽地區由于發展基礎薄弱,抗風險和自我發展能力較低,且近年來疫情對服務業增收產生較大影響,因此造成規模性返貧風險較大,需要通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強社會保障。二是如何保障好初級農產品供給。要協調好國家戰略需求與農民利益的關系,通過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推動農村的產業特別是主要初級農產品生產集中地區的產業興旺。三是如何通過振興鄉村產業帶動農民增收。要通過推動農業現代化和優化鄉村產業結構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為農民提供就業創業機會,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增加農民收入。四是如何有序推進鄉村發展和鄉村建設。要綜合考慮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和鄉村治理機制培育、鄉村產業可持續發展、社會公共服務、鄉村文化建設等方面,從人口、居住、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公共服務等方面進行科學規劃。五是如何提高領導干部推進鄉村振興的工作本領。要提高各級領導干部的認識水平,對黨和國家的重大戰略部署和重要工作有精準的理解,同時各級干部需要經常深入鄉村,深入地頭,深入農戶,深入實際,確保鄉村振興工作的開展始終以農民為主體扎實推進。
摘編自《中國社會科學報》
(光明網記者 徐倩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