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新形勢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認識,體現了我們黨領導經濟工作的思想方法和智慧。今年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有力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我國經濟延續恢復發展態勢、實現平穩開局。只要堅定信心,貫徹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把近期出臺的一系列政策落實落細,就一定能夠攻堅克難,扎實穩住經濟。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這一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需平衡好整體謀劃和重點把握。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十分復雜的形勢,要求我們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善于處理局部和全局、當前和長遠、重點和非重點的關系,在權衡利弊中趨利避害,作出最為有利的戰略抉擇。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孫來斌認為,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個相互關聯的復雜系統。落實“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應避免孤立的“單打一”,而要打協同的“組合拳”,增強各項政策的關聯性和耦合性,防止畸重畸輕、單兵突進、顧此失彼。各地區各部門確定工作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要自覺同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對標對表、及時校準偏差,堅決執行黨中央作出的戰略決策,確保不偏向、不變通、不走樣。與此同時,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牽住“牛鼻子”。而做好民生工作,是穩人心、穩大局的重要基礎,也是擴大國內需求、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同時,內需潛力大是我們的優勢所在,要實施好擴大內需戰略,注重在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結合部分發力。而突破供給約束堵點、保障初級產品供給、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等,無疑是做好當前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 【詳情】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宏觀政策要靠前發力。基于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在加大,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畢吉耀、張哲人認為,宏觀政策“組合拳”必須繼續靠前發力,扎實穩住經濟。一是要著力穩就業。穩就業是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的關鍵支撐。近年來我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經濟增長對就業的拉動作用增強。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后,就業形勢將得到進一步改善。二是要著力保供穩價。保障供給、穩定價格是穩住經濟的前提。我國務實管用的政策措施,針對當前我國產業鏈供應鏈運轉中的痛點和堵點精準發力,有力回應了企業和居民關切,加上我國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保供穩價工作正在取得扎實成效。三是要著力擴大有效投資。投資在短期體現為需求,在中長期體現為供給,既是擴大內需的關鍵因素,又是穩增長、調結構的重要結合點。我國一系列穩投資的政策舉措,既有力提振了市場信心,又著力為市場主體擴大投資創造有利宏觀環境。隨著政策的深入落實,投資必將為穩增長貢獻更大力量。四是要著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消費對經濟發展具有持久拉動力。我國擁有全球最具成長性的消費市場,促進消費持續增長具備多方面有利條件。五是要著力推動外貿外資平穩發展。外貿外資是連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紐帶,是穩定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支持外貿外資穩定發展的政策進一步加力提效,將有力促進外貿外資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詳情】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重在發揮消費的牽引帶動作用。消費對增長的拉動力主要體現在消費創造出新的生產需要,進而為生產提供動力和目的。蒲實認為,作為經濟活動的起點和落腳點,伴隨近期中央拉動消費的綜合施策相繼落地,政策的積極效應正在逐步釋放,“穩”有預期、“進”有動能。要確保已經出臺的政策盡早盡快落地見效,擬推出的政策盡量提前,同時研究準備新的預案,切實做到拉動消費政策持續發力、靠前發力。要加大紓困力度,推進消費供需兩端回升。適度從投資端向消費端和民生端傾斜,加大對生活困難群體的消費補貼力度。落實好餐飲、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鐵路運輸等特困行業扶持措施,鼓勵地方探索幫扶方式,穩住更多消費服務市場主體;要提升傳統能級,拓展重點領域消費。鼓勵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深化汽車流通領域改革,擴大二手車流通,支持新能源汽車加快發展;要促進醫療健康、養老、托育等服務消費,以多方社會力量補齊服務供給短板;要創新技術手段,大力促進新型消費。加快線上線下消費融合,鼓勵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完善云計算、線上支付、人工智能等配套應用,培育壯大智慧產品和服務等“智慧+”消費,充分發揮定制、體驗、智能、時尚等新型消費推動我國消費需求回暖和作為消費市場增長新動力的重要作用;要注重載體建設,打造消費升級平臺。開展智慧商圈、智慧商店示范創建,加快建設便利居民生活的“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暢通供應鏈物流鏈,加快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培育建設。完善和消費直接相關的公共產品、公共服務托底體制機制,以穩住消費拉動消費助力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詳情】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重在就業優先政策要落地見效。陳云表示,就業是民生之本,事關廣大勞動者及其家庭基本生計。加大就業優先政策實施力度,確實保障各項就業政策落地生效,扎扎實實做好當前和下一階段穩就業工作,保持就業大局穩定,助力經濟平穩運行。就業優先政策落地見效,需要全社會凝聚共識、協同發力,重點做好幾方面工作:一是要進一步強化全社會就業優先意識,完善就業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各地區各部門主觀能動性,落實各自主體責任、監管責任。建立就業工作領導機制,把就業優先履責和績效納入綜合考評體系,嚴格落實就業工作目標任務。二是強化宏觀政策協同性,加強對基層的支持力度。堅持經濟發展的就業優先導向,進一步加強財政、金融宏觀政策對就業的支持力度,強化政策的協調性、穩定性和可預見性,提振和穩定市場信心。實施重大政策和項目就業影響評估機制,對就業可能造成重大影響的政策要慎重實施、制定就業幫扶配套措施。三是提升政策精準度,加強政策有效性和可及性。錨定重點行業、重點地區、重點群體,針對不同行業、地區和群體的特殊問題和困難,精準出臺區域性、行業性、主體性就業政策,加強結構性政策供給。四是完善市場和服務體系,加強政策實施支撐保障。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統籌勞動力市場、人才市場、零工市場建設,規范市場秩序,促進勞動者順暢流動和有效匹配。 【詳情】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重在保持貨幣政策實施的穩健性。今年以來,我國貨幣政策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取得了來之不易的好成績。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經濟增長更高,通貨膨脹更低,顯示出更強的信心。對此,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涂永紅指出,保持貨幣政策實施的穩健性,增強可持續性,還須多措并舉,穩妥施策。一方面,對于貿易和資本這兩個主要的溢出渠道,央行需要提前做好流動性風險壓力測試,進一步增強貨幣政策的前瞻性、精準性,不斷創新和豐富貨幣政策工具箱,制定能夠有效對沖美聯儲貨幣政策溢出負面影響的政策,確保我國經濟排除外部干擾、發揮自身韌勁和超大市場優勢,實現可持續性,為我國保持基本面長期向好提供強有力的政策保障。另一方面,要動態監測資本流動狀況,評估資本外流對我國市場流動性的短期、中長期影響,通過MLF市場操作,運用再貸款、再貼現手段,靈活補充和調節資金頭寸,滿足實體經濟和市場的資金需求。既避免大水漫灌,又確保全社會流動性相對充裕,為促進投資和消費、供應鏈暢通營造良好的貨幣環境。與此同時,要繼續加大結構性政策力度,定向調整準備金、鼓勵發行永續債補充資本金,繼續提升商業銀行發展普惠金融的能力。此外,還須深化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維持匯率相對穩定,從而有效降低匯率風險和貿易不確定性,穩定外貿基本盤,為實現我國今年的預期經濟增長目標注入穩定因素。 【詳情】
(光明網記者 鄭芳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