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中國經濟、教育數據風險防范、財政支農、縣城發展、黨史學習教育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權衡:中國經濟提振外資企業來華投資的信心與力量】
上海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研究員權衡指出,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經濟帶來了一定影響,盡管如此,中國前4個月吸引外資依然保持逆勢增長,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國經濟基本面持續向好為外資帶來了信心與力量。從供給端來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經濟形成了強大的社會生產力和不斷提高的綜合國力。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經濟實現質量變革、動力變革、效率變革,加速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從需求端來看,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相對旺盛的國內需求、持續釋放的增長潛力,為全球企業來華拓展業務提供了獨特的條件和機遇。除了基礎好、機遇多之外,科學、及時、有效的支持政策,也是不少外資逆勢“加倉”中國的重要原因。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復雜局面,中國堅持有力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中央和地方紛紛出臺的減費退稅、減免房租、貸款延期等政策“組合拳”,為外資在華扎根打了“強心針”、吃下“定心丸”。從本質上看,這些舉措體現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制度的優越性:一方面,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讓各類市場主體能夠公平競爭、有序發展;另一方面,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幫助外資企業穩信心、穩預期、穩投資、促發展。
摘編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趙偉:四個層面著手規避教育數據風險】
北京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趙偉認為,教育數據風險不僅影響學生、家長、教師、學校等主體,還可能外溢到其他領域,主要表現為侵權風險、監管風險、算法風險三種形式。在智能時代,規范教育數據所涉各項流程,提供強有力的安全保障,可以從四個層面著手。首先,完善法律法規。國家應完善教育法等法律中關于教育數據安全保護的部分;教育部等部門應厘清教育數據管理的邊界,明確界定并維護教育數據生成者與提供者的數據權利,對教育用戶數據設立財產權。其次,強化風險評估。教育部應聯合相關部門,建立基于教育數據風險評估的隱私防護機制,構建敏感數據安全存儲與傳輸機制。再次,構建監管體系。國家層級,可由教育部、中央網信辦等建立部際聯席或協調機制;省、市兩級可參照國家層級,組建區域內的教育數據監管小組,明確劃分并規范教育數據監管權限、責任和義務。最后,規范倫理價值。要基于“以人為本”,判定倫理困境與盲區,制定與優化倫理風險化解方案,建立數據安全審查與問責制度,并構建教育數據倫理風險調控機制。
摘編自《光明日報》
【喬金亮:提高政策效能,增強財政支農成效】
喬金亮指出,近日,中央財政下達資金100億元,再次向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農資補貼,緩解農資價格上漲的影響。財政支農,關鍵要提高政策效能,與產業同頻共振,從而提高農業比較效益。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財政支農要立足于基本國情,提高農業補貼效能,要在穩存量基礎上著力優增量,把激勵性補貼與功能性補貼相結合,聚焦產業鏈各主體發展的共同需要,探索適應不同主體特點的支持模式。此外,飯碗一起端,責任一起扛。地方也要加大“三農”投入,穩步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比例,服務于鄉村振興,并因地制宜探索多種方式,吸引社會資本投入,促進鄉村產業融合。另外,財政要與金融、保險協調聯動,從而幫助農民抵御風險。以財政與保險協調聯動為例,探索開展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可在更多重要農產品和主產區擴大實施范圍,在財政資金撬動下,尋找較高賠付水平與較合理保費投入的平衡。
摘編自《經濟日報》
【熊柴、陳偉:科學認識縣城發展的總體趨勢,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產城融合研究中心熊柴、陳偉指出,縣城是城鄉融合發展和共同富裕的關鍵樞紐,在我國未來城鎮化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縣城建設既要立足縣城本身,還要跳出縣城看縣城,從縣域全境以及縣域與周邊地區特別是大城市的關系全面把握。一是分類特色發展。在完善產業支撐、市政設施、公共服務、人居環境等四大領域綜合服務功能的基礎上,突出特色、錯位發展,堅持“一縣一策”。二是輻射帶動鄉村。推進縣城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向鄉村延伸覆蓋,建立健全縣城輻射帶動鄉村的長效機制,既要立足縣域人口分布現狀、也要立足長遠,兼顧公平與效率。三是統籌發展安全。針對“錢從哪來”問題,要在科學編制和完善建設方案的基礎上,區分不同類型建設項目性質,通過多種方式積極引導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廣泛參與;針對“地怎么管”問題,要嚴格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加強存量建設用地再開發,合理安排新增建設用地指標;針對“怎么建設”問題,則要守住歷史文化根脈、防控災害事故風險。
摘編自《經濟參考報》
【李南:總結成功經驗,多措并舉推進高校共青團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
華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廣東藥科大學團委李南表示,在中國共青團成立100周年之際,認真總結過去的成功經驗,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是高校共青團的重點工作。一是加強思想引領,堅定理想信念。高校共青團必須堅持不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青年,引導青年學生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確黨史觀,培養青年學生長期堅持學、持續跟進學、反復溫習學的良好習慣,提高其學習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二是聚焦主責主業,鞏固育人效果。高校共青團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要始終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構建完整的黨史知識體系,并要充分發揮團學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營造學習環境、烘托學習氛圍、激發學習熱情。積極擔當作為,三是多措并舉聯動。一方面,高校共青團要重視廣泛收集整理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精心選取素材、設置問題情境、豐富教育內容;另一方面,要加強分類引導,精準把握青年學生的思想認知規律和話語表達風格,采取青年學生聽得進、學得懂、記得住的方式,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摘編自《中國社會科學報》
(光明網記者 趙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