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美國結構性種族主義、中國特色科技創新之路、老舊小區改造、革命老區鄉村振興、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黎娟:美國形成結構性種族主義合法化趨勢】
中南大學人權研究中心研究員黎娟表示,以種族歧視構建社會系統的方式本應受到廣泛譴責,但美國當前卻形成了結構性種族主義主流化、合法化的趨勢,社會結構種族化現象正在合法面具的保護下持續盛行。在美國社會的許多領域,法律和政策表面上看起來是種族中立的,但本質上是種族主義的。法律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使現有的社會結構,尤其是等級關系合法化。當法律和政策被用來構筑歧視性社會,就成了制造、加劇社會不平等的工具。第一,醫療種族主義根深蒂固。其醫療系統是基于支付能力而非患者需求提供服務的,因此將無力支付的少數族群排斥在醫療保險的大門之外。第二,環境種族主義影響深遠。實施了數十年的歧視性交通管理政策直接導致了少數族裔社區缺乏充足的公共交通設施,并且往往與高速公路毗鄰而居。第三,住房種族歧視備受關注。在住房領域,美國社會中種族間的財富差距主要歸因于稅收和住房政策方面的差異。第四,“言論自由”下的種族主義飽受質疑。群體話語力量的差異和政府觀念主導傾向的雙重影響使得以偏見排外與種族歧視為特征的白人至上主義與結構性種族主義交織疊加,加劇了美國社會的疫情、經濟和種族危機。第五,執法和政治領域的種族主義亟待解決。在執法領域,美國的白人社區依靠執法來維持治安、保護社區居民,而少數族裔社區則不得不忍受警察暴力下的種族不平等。人人在尊嚴和權利上一律平等是各國憲法所追求的重要價值,而美國結構性種族主義卻已在合法外衣的保護下侵蝕至整個國家的肌體,滲透進社會的每一個細胞。
摘編自《光明日報》
【單忠德: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技創新之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單忠德認為,發展數字技術、智能制造、高端裝備等高科技和先進制造業已成為世界大企業競爭的焦點、工業發達國家競爭的焦點。對此,一是要加強黨的領導,打造創新發展生態。要不斷提供更好的產品供給,從傳統中低端向中高端產品轉型升級,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以提高國家核心競爭力、保衛國家安全發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核心目標,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制約發展的重大技術短板,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二是要培育創新能力,切實提高創新效能。堅持“四個面向”,在科研布局、科研評價、政策環境、資金投入等方面持續加強頂層設計和綜合施策,強化政府在重大科技問題、高水平科技攻關任務和制造強國建設上自上而下的統籌協調與布局,發揮科技創新舉國體制優勢,大力培育創新能力,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三是要建設人才中心,賦能優質持續發展。加強高質量人才培養,建立市場化選人、市場化育人與市場化用人機制,探索高水平人才的培養與遴選機制,從重大基礎科學研究、重大工程實施和國民經濟主戰場等領域中,遴選一批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和創新團隊成為國家重要的戰略科技力量,勇擔國家使命。四是要培育創新群體,打造世界一流企業。要堅持以深化改革激發創新活力,增強企業創新的定力與韌性,優化資源配置,著力打造一批核心競爭力強、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培育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同時要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制造業產業體系。
摘編自《學習時報》
【秦虹:老舊小區改造是改善居民生活的重要內容】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城市更新研究中心主任秦虹指出,我國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后,全國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均得到快速發展,老舊小區改造成為改善居民生活的一項重要內容。老舊小區改造是改革發展工程,更是重大民生工程。改造老舊小區的民生意義是全方位的:通過更新提升小區內部及與小區聯系的水、暖、氣、電、網、路、消防、安防等基礎設施,可以極大提高居民的居住質量;通過打造15分鐘生活圈,增建文化休閑、體育健身、社區綜合服務、醫療衛生、智能感知等配套設施,以及養老、托育、家政保潔、便民市場、郵政快遞末端綜合服務站等社區專項服務設施,可以更全面地滿足居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通過完善小區長效管理機制,推動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體系,引導居民協商確定改造后小區的管理模式、管理規約,共同維護改造成果。對此,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了多批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可復制政策機制清單,有針對性地總結各地解決問題的可復制政策機制和典型經驗做法,涉及動員居民參與、改造項目生成、金融支持、市場力量參與、存量資源整合利用、落實各方主體責任、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等方面。一系列改革舉措的實施,必將助力老舊小區居民邁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摘編自《人民日報》
【陳前恒:多管齊下,助力“短視頻+直播”帶動鄉村振興提質升檔】
中國農業大學國家鄉村振興研究院革命老區研究中心主任陳前恒指出,革命老區是黨和人民軍隊的根,是中國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見證。革命老區大部分位于多省交界地區,且多為山區,經濟基礎比較薄弱,至今仍屬于欠發達地區。短視頻、直播技術遇到了革命老區,為革命老區鄉村振興實現“彎道超車”提供了機遇。未來更加充分地發揮短視頻、直播“看得見”的優勢,從而更好地助力革命老區鄉村振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發展探索。一是探索如何使用“短視頻+直播”新技術打造革命老區縣域公共品牌,助力縣域系統探索鄉村振興模式。二是加大對革命老區短視頻、直播人才的培養。把短視頻、直播人才培養納入地方人才培養體系,對農業農村企業家、合作社帶頭人、家庭農場主等重要主體加強短視頻品牌、營銷、直播理念等多方面的培訓。三是加強內容把關,樹立品牌意識,打造革命老區特色“短視頻+直播”IP。視頻內容上,深入挖掘革命老區鄉村資源,突出特色內容,帶動包括紅色文化在內的優秀文化和價值觀的傳播,促進“三農”短視頻整個業態的良性發展。四是重視“短視頻+直播”模式的監管,提升全流程服務水平。平臺還可以積極幫助革命老區“三農”領域農產品整合銷售資源,提供專門渠道,合理分配收益,助力革命老區農產品的線上銷售。
摘編自光明網
【胡濱:持續不斷穩定優化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黨委書記兼副所長胡濱指出,香港回歸祖國25年來,經濟保持繁榮穩定,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持續增強。其亮眼表現來自于其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獨特競爭優勢,又得益于內地經濟的強大支撐。與此同時,香港已經連續26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除了洗錢、反恐等相關限制外,資本可以完全自由流動,在信息自由流動及信息交互上全球無出其右者。還值得指出的是,香港采用普通法系,這成為其國際金融中心的獨特競爭優勢。作為全球風險投資的重要平臺,香港金融市場以其開放性、多元化、監管適度、交易活躍等特點吸引著來自全球各地的資金。未來中央政府將繼續堅定不移地給予香港一貫的政策支持,穩定并優化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首先,進一步強化香港連接內地金融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的紐帶作用,順暢香港內外金融交互渠道,優化雙循環金融鏈接機制。其次,支持香港加快全球人民幣業務離岸樞紐建設。以香港作為支撐,加快推進人民幣跨境支付清算系統建設,為大宗商品等經濟資源的跨境交易提供基礎設施支持,強化人民幣作為計價貨幣和結算貨幣的功能。最后,支持香港金融科技發展,打造新的國際競爭優勢。引導內地金融科技產業在香港設立機構,進行產品創新,打造金融科技試驗田,提升香港金融科技全球競爭力。
摘編自《經濟日報》
(光明網記者 鄭芳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