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生態文明教育、鄉村振興、全國統一大市場、中國式現代化、數字經濟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郭永園:將生態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過程】
山西財經大學生態法治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高校生態文明教育聯盟副秘書長郭永園認為,開展新時代生態文明教育,必須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把生態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過程,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全方位的人才、智力和精神文化支撐,為全球生態治理和生態文明教育發展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要科學設計全學段生態文明教育體系。根據各學段學生特點,通過整體設計,有機銜接各學段之間教學內容。在課程中強化生態文明內容,同時加強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基地建設。要全面推進生態文明教育教師隊伍建設。適時出臺生態文明教師認證、培訓標準規范,使得廣大教師能夠自覺將生態文明教育貫穿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滲透到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各方面。要協同推進綠色學校創建行動。在先期探索實踐的基礎上,創建以綠色校園為空間載體、以綠色教育為內核根基、以綠色制度為保障體系的新時代綠色學校。要系統構建生態文明教育法治體系。不斷完善生態環境相關法律法規建設,及時制定生態文明教育相關法律法規。要積極開展生態文明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相關組織機構應積極主動對接合作,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經驗、發出中國聲音,提升我國生態文明領域的國際影響力,展現美麗中國的新形象。要持續強化生態文明教育組織協調。全面加強黨對生態文明教育工作的領導,相關部門做好生態文明教育的頂層設計和部門與區域間的協調統籌。
摘編自《光明日報》
【王淑娉:用好創新這把金鑰匙,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浙江師范大學王淑娉表示,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要用好創新這把金鑰匙,著力破解鄉村振興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首先要壯大創新人才隊伍。要堅持培養與引進、引才與引智相結合,拓寬鄉村人才來源。聚焦鄉村振興主戰場,整合利用各類資源,構建高素質農民教育培訓體系,注重激發農民群眾創新發展能力,培養一批有技術、懂管理、善經營的高素質新型農民。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可進一步優化人才政策,涉農院校可通過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打造孵化創業平臺等。其次要營造良好創新環境。一方面,堅持因地制宜,整合農村分散資源,推進農村特色創新創業園區、孵化實訓基地建設,吸引更多創新資源要素集聚,培育打造農村優勢產業集群。另一方面,加大政策保障和體制機制創新力度,在政策制定上問計于民、聚智成策,增強政策的針對性、有效性、連續性,充分發揮政策的引領、激勵作用,更好滿足農村創新發展需求。最后要強化科技創新賦能。堅持改革創新,充分發揮網絡、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作用,激活農村要素資源,激發農村發展內生動力。
摘編自《人民日報》
【張旭:深刻認識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要性】
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旭認為,市場資源是我國的巨大優勢,只有充分利用和發揮這個優勢,不斷鞏固和加強這個優勢,才能夠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雄厚的基礎支撐。沒有全國統一大市場,就難以保證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和高質量發展。在現代化集成生產和集團創新的全新生產技術組織方式下,不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就不能破除封閉小市場、自我小循環和單打獨斗的局面,就不能實現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沒有全國統一大市場,就難以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要為企業生存和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使其在不斷進行技術積累和資本積累的基礎上實現突破,才能推動我國制造業企業不斷做強做大做優,培育出若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沒有全國統一大市場,就難以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推動科技創新和突破產業瓶頸,必須通過統一有序的市場體系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沒有全國統一大市場,就難以克服各種市場壁壘。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立,可以有效發揮市場的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質量的投入產出關系,實現經濟在高水平上的動態平衡。沒有全國統一大市場,就難以破除各種體制機制障礙。只有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才能在統一規則下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發揮市場和價值規律的作用,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沒有全國統一大市場,就難以建立強大的國內經濟循環體系和穩固的基本盤。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既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戰略選擇,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支撐和內在要求。
摘編自《經濟日報》
【邢斐:以精神力量為指引,走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
西南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邢斐表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逐步實現的,彰顯出偉大的創造精神、奮斗精神、團結精神、夢想精神,這既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也同時深刻影響著當代中國發展進步和當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中國式現代化彰顯偉大創造精神。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了現代化歷史形態的新突破,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打破了現代化即西方化的神話,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實踐蘊含著偉大創造精神。中國式現代化彰顯偉大奮斗精神。中國共產黨自誕生起就開始探索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為推進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持續奮斗。可以說,沒有奮斗精神,就沒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中國式現代化彰顯偉大團結精神。團結奮斗始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上的主旋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全國各族人民團結起來,需要始終發揚偉大團結精神,堅定文化自信,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促進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中國式現代化彰顯偉大夢想精神。中國式現代化和中國夢緊密相連,沒有中國式現代化,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
摘編自《中國教育報》
【戎珂、黃成:構筑數字經濟時代國際競爭力】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經濟學研究所戎珂、黃成認為,當前,為了實現我國從數字大國向數字強國轉型升級,我們應當大力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明確了我國數字經濟不斷做強做優做大的發展方向。一方面超前謀劃布局,高度重視做大做強數字經濟。另一方面開展平臺治理,推動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當前,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全球競爭新高地,并正在成為重新定義一國經濟實力的關鍵力量。在此背景下,率先掌握數據要素,主動尋求數字經濟國際合作,對構筑數字經濟時代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為提高國際競爭力,要立足推動全球數據治理,兼顧數據安全與跨境流動。數據是數字經濟時代的第一生產要素,互聯互通是數據要素實現價值的本質要求。當前,國際數據跨境流動呈現“俱樂部化”趨勢。2021年6月通過的《數據安全法》明確提出,要圍繞數據跨境安全和自由流動,積極參與數據安全相關國際規則和標準的制定。為形成數據跨境治理的“中國方案”提供了有力支撐。為提高國際競爭力,還要推動“生態出海”,共創“數字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數字經濟國際合作倡議》,探索共建“數字絲綢之路”,為共創“數字命運共同體”提供了典型示范。2021年7月,商務部等三部門聯合發文,對中國數字產業“走出去”做出明確指引,要求形成數字基建、消費者平臺、產業平臺、數據市場合力,倡導從項目型出海到生態型出海轉變,不斷提升我國在數字經濟時代的全球競爭優勢,最終推動我國數字經濟做強做優做大。
摘編自中國社會科學報
(光明網記者 王曉秋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