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數字經濟、民生、中國式現代化、文化自信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劉瑾鴻:推動數字經濟領域消費提質升級】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劉瑾鴻認為,數字經濟在釋放消費活力、推動消費升級、創新消費模式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未來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狀態下,仍須深化和依托數字經濟驅動居民消費持續增長。一方面,數字經濟帶來消費渠道革命,推動消費資源向鄉村流動輸出,這對彌合城鄉消費差距以及鄉村振興發揮了積極作用。線上教育、線上醫療、視頻娛樂等各類服務型消費在農村地區興起,極大豐富了農村居民的生活,也帶動了鄉村消費由物質消費向服務消費的升級轉型。另一方面,數字經濟有力促進消費結構升級,同時能兼顧社會中基本生存型消費、發展型消費和享受型消費等多層次需求。目前,數字經濟的長尾效應逐漸延伸到文化消費領域。在數字文化產業中,消費者可以是傳播者,也可以是創意者、生產者。文化企業、消費者等多元主體基于數字化價值鏈交互協作,各種文化形式為用戶多樣化、即時化的文化消費需求提供了可能,同時催生了家庭再教育、知識付費等高層次消費。與傳統消費模式相比,數字經濟更偏重消費者需求,根據供需關系重塑全新消費生態鏈及價值鏈,在促消費、穩就業、推動經濟復蘇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展現出強大的增長潛力。
摘編自《光明日報》
【賴德勝:充分認識保障和改善民生對于穩住經濟的重要性】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賴德勝表示,民生連著發展,抓民生也是抓發展。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形勢下,要充分認識保障和改善民生對于穩住經濟的重要性,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拿出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障和改善民生不僅有利于穩住消費,也有利于把穩住經濟的信心和預期傳遞給廣大市場主體和消費者,更有利于增加勞動力的有效供給。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求我們既要立足當下,又要兼顧長遠,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統籌需要和可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經濟發展和財力可持續的基礎上。立足當下就是要精準實施各項政策措施,如實施住房公積金階段性支持政策、完善農業轉移人口和農村勞動力就業創業支持政策、保障低收入群眾基本生活,對臨時生活困難群眾給予有針對性幫扶等等,結合自身實際,積極出臺配套政策和實施細則,推出更多保民生惠民生的具體措施。兼顧長遠就是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環。要加大教育投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要全面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強化就業優先政策。要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要完善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緊緊圍繞解決群眾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
摘編自《人民日報》
【陳金龍:中國式現代化為世界提供“中國方案”】
教育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華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陳金龍認為,中國式現代化對于推動人類文明發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世界社會主義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對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具有重要借鑒意義。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詮釋了人類社會發展道路的多樣性和文明的多樣性促進人類社會發展等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從中國式現代化可以看出,人類社會發展道路具有多樣性,不同民族和國家應從自己的歷史傳統、文化積累和現實國情出發進行選擇。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能夠為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勁動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物質基礎、提供制度保證、生成精神力量、創造社會條件,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要條件和必經階段。中國式現代化引領世界社會主義發展,中國式現代化既切合中國實際,體現了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也體現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為世界社會主義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式現代化的經驗和智慧,對于世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具有參考意義。中國式現代化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新選擇,中國式現代化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
摘編自《經濟日報》
【李華:堅定文化自信,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李華表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和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我們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更加充分地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營養,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豐厚滋養,在理論創新中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從中國共產黨肩負的文化使命出發,深刻回答了中國共產黨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弘揚者,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注入了強大精神力量;從中華文化秉持的價值立場出發,突出強調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基本方針,賦予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時代內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代表著中國人獨有的民族性格、思想觀念、精神基因和價值追求,折射著中華文化獨特的思想智慧和價值立場;從中國人民強大的精神定力出發,精辟闡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源頭根基,廓清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和發展的文化優勢。
摘編自《中國教育報》
(光明網記者 王曉秋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