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數字技術正以新理念、新業態、新模式全面融入人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各領域和全過程,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數字化轉型本質上是以數據作為生產要素、數字技術作為生產力對經濟發展、政府建設、數字安全、文化傳播方式等進行深度變革與重構。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圍繞“數字化轉型”主題展開解讀。
面對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帶來的種種沖擊,需要深刻把握數字化變革帶來的生產方式轉型、產業結構重構、治理方式變革的歷史趨勢,進一步激發數字化變革新動能,引導人們盡快適應數字化生產生活方式。
釋放數字化發展紅利,推進數字政府建設。《釋放數字化發展紅利 全面開創數字政府建設新局面》一文提到,加強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融合,成為深化數字政府建設的重要著力點之一。為進一步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數字政府建設,挖掘政務數據的經濟社會和公共服務價值,提升數字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務效率。應該從幾方面入手,一是加強政府公共數據資源保護。在技術方面,加強數字政府平臺網絡安全實時監測與風險防控,強化網絡安全防護技術和數據安全保護技術開發。在制度方面,深化落實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加快健全數據分類分級保護等基礎制度體系。二是推進數字政府數據互通融合。加強數字政府頂層設計,推進各地數字政府基礎設施和標準化建設,加快建設全國政務系統“一張網”“一朵云”,消除各地區和各部門之間的數字壁壘。三是加快數字政府智慧應用場景開發。推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利用,深入拓展政務大數據在監測經濟社會運行、智能輔助政策制定、公共服務精準定制等方面的應用場景。推動跨區域數字治理服務一體化,突破時空限制。【詳情】
以數字化推動中華文化進一步發展。《加快推進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一文提到,以數字化賦能文化發展,不僅有助于實現中華文化的全景呈現、全民共享,還可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中華文明優秀創新成果的海內外傳播。依托數字技術,對文化資源進行數據采集、加工、挖掘并提供數據服務,有助于實現對我國文化資源全面的整合,形成對中華文化輪廓的通史性、全景式認知。要以數字化推進中華文化全民共享。完善基礎設施,保障全民共享。豐富內容供給,落實全民共享。要以數字化拓展中華文化全球影響,運用數字技術實現無形的精神財富的有形傳播,這也是提煉中華民族思想和精神內核、闡發優秀傳統文化當代價值與世界意義的過程。數字化進一步增強了媒體跨越物理時空的能力,使得媒體超越了傳統的報刊、圖書、廣播電視、互聯網等,推動中華文化優秀成果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詳情】
打造數字化安全基石,推動數字經濟持續發展。《筑牢數字安全屏障,增強數字經濟發展韌性》一文提到,數據要素市場化流通帶來信息的互聯互通,孕育新的數據生態與數據價值釋放網絡,激發市場主體創新活力。與此同時,對數據的越發依賴可能會放大經濟系統的脆弱性。做優做強數字經濟,必須要統籌“發展”與“安全”兩件大事,增強數據安全保障能力,提升數據釋放價值網絡的抗風險能力。具體來說,一是要增強數據安全保障能力,提升數據釋放價值網絡的抗風險能力。推動數據分類分級管理,強化數據安全風險評估、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加快建立健全數據安全治理體系,研究完善行業數據安全管理政策。規范數據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動數據使用者落實數據安全保護責任。二是要增強網絡安全防護能力,提升信息網絡的抗風險能力。加強網絡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跨領域網絡安全信息共享和工作協同,健全完善網絡安全應急事件預警通報機制。三是要增強風險研判防范能力,提升應對各類風險時的抗風險能力。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化數字經濟安全風險綜合研判,防范各類風險疊加可能引發的經濟風險、技術風險和社會穩定問題。【詳情】
深化數字化轉型,參與全球經濟競爭新賽道。《發展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數字經濟》一文提到,數字經濟是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重要支撐,是邁向數字時代的重要標識,對于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厚植經濟競爭新優勢、提升國家綜合實力極其重要且意義深遠。邁入新發展階段,需要深刻把握產業結構演進規律,加快推動數字產業迭代升級,形成國際領先的數字產業集群,實現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抓住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這一全球經濟格局演變的重要趨勢。利用先進的數字理念和數字技術對實體經濟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的改造,全面深化重點領域、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爭取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同時要注意到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是全球經濟競爭的新賽道,要對標國際一流,探索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積極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創新數據交易模式和機制,規范數據交易平臺建設,依法依規推進數據資源開發和應用。【詳情】
(光明網記者王曉秋整理)
?